【摘 要】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但高速、粗犷的发展方式加之工业企业高污染、高排放的特性不但造成资源的无端浪费,而且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是实现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绿色税收政策影响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环境问题的改善。因此,研究如何调控好绿色税收政策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双重影响效应进而提高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但高速、粗犷的发展方式加之工业企业高污染、高排放的特性不但造成资源的无端浪费,而且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是实现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绿色税收政策影响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环境问题的改善。因此,研究如何调控好绿色税收政策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双重影响效应进而提高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以往学者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以税收为影响主体研究其影响效应的文章有很多,朱平芳(2003)以税收的角度研究科技激励政策对中国工业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李彦龙(2019)研究税收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等,可见税收和创新效率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此外,在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中,大多数学者以环境规制为核心,但是绿色税收作为环境规制的一部分,相对于环境规制而言,绿色税收政策具有合理明确的标准,严格规范的执行等优势。因此本文重点将绿色税收纳入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指标评价体系,测度绿色税收、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外商投资以及利润水平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效应,同时研究其他四种因素在绿色税收政策的间接影响下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动态变化。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选取超效率SBM模型研究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除了在指标选取时更具有针对性,还将绿色创新效率中的“坏产出”以负向的形式进行量化,以此来进一步优化超效率SBM模型,同时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值,观察其动态变化。在探究效率值的影响因素时,为了避免传统方法产生的有偏、非一致的问题,同时考虑到弱工具变量,故采用动态面板两阶段系统GMM方法探究。与以往参考文献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方式不同,在研究影响因素时,以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框架,使得在指标数目精简情况之下保持覆盖的全面性。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基于优化超效率SBM模型和两阶段系统GMM模型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探究是合理且有意义的。以中国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优化超效率SBM模型测量绿色创新效率,从全国不同省份、地区等维度对效率值的分布特点归纳探究。然后构建两阶段系统GMM模型,测度绿色税收、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外商投资和利润水平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方向及强度,以及在绿色税收的作用下,其他四种因素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第一,整体来看,绿色创新效率偏低,由东到西、从沿海到内陆发展失衡,绿色创新发展集群效应明显。分地区来看,东北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发展稍有落后。分省份来看,海南、北京等发展水平较为领先,黑龙江、内蒙古等发展较为落后。发展水平领先区域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作用不足。第二,绿色创新发展态势良好,约占全国67%的省份在研究时段内效率值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广西、广东、河南、安徽上升较为明显,2017年效率值分别为2013年的2.21、1.93、1.83、1.86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5.3%、18.7%、18.4%、17.6%。第三,绿色税收对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影响显著为正,当税收强度不断加大到一定程度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企业规模越大、技术水平越高、利润水平越高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发展越有利,其中,利润水平的影响力度最大。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超出一定程度的外商投资会抑制绿色创新效率的发展。在绿色税收强度的约束下,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正面影响效应发生改变,但工业企业的利润水平依然促进绿色创新效率的发展。依据结论,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实践中,根据绿色创新效率的分布规律可以形成“政府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的模式,鼓励绿色创新发展较快的地区带动发展缓慢的地区,促进地区间优质资源交流,坚持区域、省份协同发展;在制定绿色税收政策时,应考虑包括绿色税收强度在内的因素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同时又要考虑在绿色税收的作用下,其他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工业企业若要谋求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充分考虑研发资金投入、引进外资等行为对绿色创新发展的长期影响,重点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从架桥车的工程需求出发,对架桥车架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针对架桥车架设过程中桥跨的振动变形问题,对桥跨进行振动特性分析。先建立桥跨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试验对有限元模型修正,在修正的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对桥跨结构进行模态分析。根据振型特点分析桥跨结构的薄弱之处,为桥跨结构优化提供建议。其次,根据架桥车桥跨推送过程的特点,将桥跨简化为轴向移动悬臂梁系统,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假设模态法建
由于传统化石资源的消耗日益加剧,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包括燃料、平台化合物以及多功能材料等多种化学品,可以代替部分传统化石能源作为生产制备大宗化学品的原料。其中通过纤维素催化转化制备5-羟甲基糠醛(5-HMF)是一种利用生物质资源高效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可行方法。5-HMF作为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可以转化为多种高价值的化学品。因此,本论文通过设计合成了一种以Si O2微球作为载体负载磷酸盐的催化剂,
“碧螺”牌作为苏州“老字号”茶叶品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之碧螺制茶的匠心精神,使其茶叶品牌在市场深具影响。课题围绕苏州“碧螺”牌茶叶品牌包装设计这一问题,深入研究品牌包装及叙事性包装设计的相关理论,从“品牌包装的设计要素、品牌定位和叙事性包装设计的表现策略入手,深入剖析设计文献资料、品牌案例与优秀设计作品,在对“碧螺”牌茶叶文化性、地域性的资料调查和市场走访中,寻找品牌叙事性包装设计的构建元素
目前指静脉识别作为第二代生物识别技术具有活体认证、高度防伪、采集便捷、安全性高等优势,在生物识别领域得到快速发展。然而设备互换性差、只适用本地识别的缺陷极大限制了指静脉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因此一种能够适用大规模身份认证应用场景的云端识别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设计基于C/S架构的指静脉云端识别认证系统,包含指静脉采集端、客户端和服务端,主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技术为:1)指静脉采集仪具有GD3
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VSLAM:Visual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自动驾驶、虚拟现实、无人机等机器人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然而当前的VSLAM系统主要面向静态环境,算法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会受到环境中运动物体的影响。此外,在工业制造、游戏娱乐、文物重建等领域对于三维模型的精细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研究的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室内动态环
目的:制备并体外评估新型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TX-PLGA)涂覆的镁基复合支架的物理学特性及生物相容性,动物实验评估其治疗良性食管狭窄(benign esophageal stenosis,BE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 acid-glycolic acid,PLGA)和紫杉醇(paclitaxel,PTX)混合涂覆在镁丝编织的支架上,
近年来,我国造价咨询企业蓬勃发展。对造价咨询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是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归纳总结、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专家打分、网络分析、模糊综合评价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案例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具体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系统梳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评价相
锂离子电池(LIBs)的电化学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极材料。其中,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的负极材料,是决定LIBs储电性能的关键材料之一。目前,商业上主要是以导电性高、稳定性好的石墨材料作为LIBs的负极材料。但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低,严重限制了其在高比能电池领域中的应用。过渡金属基材料(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的氧化还原位点丰富,理论比容量高,但其较低的导电性和严重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其倍
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是固态激光器的频率转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广泛应用于激光制导、激光通讯、激光切割、激光雷达等领域。当前可以商业化使用的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主要有Ag Ga S2,Ag Ga Se2和Zn Ge P2等,它们具有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和宽的红外透过范围,并且都比较容易生长出大尺寸的单晶。但是它们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窄的带隙,这会使得它们的抗击光损伤阈值降低,严重的双光子吸收现象也
为了缓解RAP料堆积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沥青、石料等原材料价格上涨,高旧料掺量厂拌热再生利用技术一直广受人们的重视。但是,一方面来源较为多元的RAP料的变异性对再生料的路用性能影响很大,另一方面新旧沥青融合不足、调和新沥青质量不高导致再生沥青性能较差。以上二者皆制约了超高比例热再生技术的利用。本文对多来源RAP的变异性及由RAP料变异性引起的再生沥青材料路用性能变异性、高胶调和再生旧沥青宏观性能与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