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调理猪肉糜冻藏过程中品质劣变及控制途径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zh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肉制品深加工发展迅速,其中肉糜制品因为营养均衡、食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又因为其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深受肉类工业青睐。工业上为了方便运输、销售和长时间贮藏一般采用冷冻的方式处理制作好的肉糜产品。但是在冻藏和冻融的过程中,肉糜产品会产生颜色褐变、口感变差等感官劣变问题。因此,了解肉糜制品在冻藏过程中感官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升肉糜在冻藏过程中的质量是目前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探索了冻藏过程中肉糜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并研究了相应改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由于冻藏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等问题,本文探索了基于冻融循环的冷冻肉糜品质变化加速实验模型。通过测定肉糜和原料肉不同冻藏时间(0 d~180 d)和冻融次数(0次~7次)下水分迁移、蛋白质变性、脂肪氧化的典型指标和解冻损失和蒸煮损失、蛋白羰基值以及TBARS值,并借助R studio工具,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拟合以上数据,建立冻藏时间和冻融次数的关系。结果显示,冻藏时间和冻融次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其中肉糜Z=-16.2164125+32.4719765×Y-0.7034696×Y~2(R~2=0.9779151),原料肉Z=-12.330767+43.165564×Y-2.363409×Y~2(R~2=0.9556213),Z:冻藏时间,Y:冻融次数,所以反复冻融可以作为肉糜和原料肉冻藏加速实验手段。接着,以肉糜的冻融为加速方法,详细研究分析肉糜冻藏过程中品质劣变原因和主要因素,详细测定了7次冻融过程的肉糜蒸煮损失、持水力变化、水分分布状态、肌原纤维蛋白分子量以及结构变化指标和功能性质、肉糜流变学性质、脂肪氧化程度、美拉德反应程度以及色泽劣变程度,并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和感官分析。结果显示,随冻藏时间的增加,肉糜的蒸煮损失显著增加30.28%(p<0.05),持水力下降。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表明,肉糜中约98%水分出峰时间为10~100ms,随着冻藏时间延长,比例逐渐下降。冻藏时间延长会使盐溶性蛋白含量减小(p<0.05),蛋白质氧化和结构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羰基值增加45.14%、巯基含量减小、二硫键增加和变性焓下降;SDS-PAGE结果显示,蛋白质产生大的聚集体,肌球蛋白重链含量减少。宏观上表现为,肉糜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性显著下降(p<0.05),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下降。另外脂肪逐渐氧化,TBARS值增加1.18 mg/kg、自由基含量上升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美拉德反应持续进行,其中杂环胺中Norharman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中羧乙基赖氨酸(CML)含量分别上升20.33%和16.67%(p<0.05)。肉糜颜色劣变,表现为肌红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氧合肌红蛋白比例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高铁肌红蛋比例升高,红绿值(a*)降低,颜色劣变。质构和感官分析结果显示,肉糜硬度、弹性、内聚性下降,综合指标咀嚼性下降了21.01%(p<0.05),弹性、脆性、内部结构得分降低是导致感官综合得分降低的原因。在上述劣变参数测定基础上,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研究导致劣变的相关因素,并选择合理参数建立肉糜产品货架期预测模型,以获得肉糜产品的最佳食用时间和最终货架期。PCA结果显示在冻融3次后,猪肉糜品质发生显著地劣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肉糜质构及感官与蛋白质氧化变性指标(羰基、巯基、二硫键)均有强相关性(p<0.05),表明猪肉糜在冻融过程中蛋白质变性是使猪肉糜的凝胶网络结构弱化、色泽褐变、质构劣化和感官得分下降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选择巯基含量和TBARS值作为货架期反应动力学模型关键因素,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综合各指标与货架期模型得出肉糜冻融3次后失去最佳食用口感,冻融11次后不宜食用,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小于10%,模型较为准确。结合冻藏时间与冻融次数的模型得出,冻藏75 d口感劣变严重,失去最佳口感。针对肉糜在冻藏过程中品质的劣变,分别添加3%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1%猪皮明胶、1%猪皮明胶水解物及商业抗冻剂(4%蔗糖+4%山梨糖醇)探讨其对冻藏肉糜持水能力、色泽、蛋白质变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明胶和1%明胶水解物显著提高肉糜的持水能力(p<0.05),其中1%明胶水解物效果优于商业抗冻剂(p<0.05)。色泽分析结果显示,抗冻剂对肉糜色泽影响并不显著。DSC分析结果显示,空白组焓变值下降21.15%,而3%SSPS组、1%明胶组和1%明胶水解物组均有效减缓蛋白质变性程度(焓变值分别下降11.76%、14.58%和11.53%),且效果与商业抗冻剂相当(焓变值下降12.24%)。流变和质构结果显示,1%明胶和1%明胶水解物有效地保护肉糜的质地,减缓硬度、弹性等品质下降,与感官得分结果类似。综上所述,肉糜在冻藏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品质劣变,其中蛋白质变性占主导地位,在冻藏75 d时,本研究中的肉糜体系口感劣变严重。明胶可作为商业抗冻剂(4%蔗糖+4%山梨糖醇)的有效替代物,作为质构保护剂加入到冷冻肉糜体系中,可有效减缓冻藏肉糜劣变程度。
其他文献
多孔淀粉是一种具有孔状结构、优良吸附和缓释性能的改性淀粉。然而,传统多孔淀粉一般由原淀粉经酶解制得,酶解效率低下,且不溶于水,制约了多孔淀粉的应用。V型颗粒态淀粉(VGS)冷水可溶,且具有颗粒形态和V型单螺旋空腔结构,是制备多孔淀粉潜在的良好原料,但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本课题首先研究了α-淀粉酶和糖化酶在乙醇溶液中的酶活性,接着通过醇水热处理法制备了VGS,进一步在乙醇水溶液中酶解VGS制备
食盐作为生活中最基本的调味品,具有赋予咸味、调节风味的作用。但是受到烹饪习惯和食品加工的影响,人们的食盐摄入量远远超过膳食指南推荐量。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开发减盐产品迫在眉睫。美拉德反应产物不仅能够增强咸味、鲜味和醇厚味,还能给食品带来特征性香味,改善其抗氧化活性。本文以豌豆肽为底物,构建复合美拉德反应体系,考察反应条件对产物色香味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确立具有减盐不减咸的热加工风味肽制
咖啡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备受消费者喜爱,是典型的嗜好饮品。从咖啡生豆的品种、产地到咖啡豆烘焙、研磨和萃取的每一个环节,任一参数变化都会影响咖啡液的感官风味并决定消费者的好恶。研磨所得咖啡粉的粉体特征是影响萃取动力学、风味物质萃取率及咖啡液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不同研磨条件下的咖啡粉体特征(颗粒形貌和填充相关系数)分析为基础,探讨影响咖啡液萃取率和风味的关键粉体特征参数及萃取过程动力学参数的关键因
文蛤(Meretrix meretrix)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红壳文蛤因其独特的喜庆颜色且在自然界中存量少,市场价值较高。随着水产育种、扩繁和养殖技术的发展,人工选育出了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快、产量高等重要经济性状的红壳文蛤新品系并实现规模化养殖。风味是影响文蛤市场接受度和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于红壳文蛤的风味品质特性尚缺乏系统研究,红壳文蛤与其他品系文
酒酿馒头是江浙一带特有的发酵面制品,因其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而受到欢迎。冷冻面团也因方便快捷、省时省地等优点而推动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冷冻生胚酒酿馒头,既能满足消费者对口感、营养的追求,也能满足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酒酿汁不同预处理工艺对传统酒酿馒头理化特性及其品质影响,并对冻藏过程中冷冻生胚酒酿馒头品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对其品质进行针对性改良。首先,研究了酒酿汁不同预处理工艺(酒
中国居民的日常饮食多以米面及其制品为主,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是机体能量摄入的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升糖指数,长期食用会增加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膳食纤维可以对机体的健康进行有效的营养干预,通过酶法改性,可以利用淀粉及其水解产物来合成膳食纤维。葡萄糖基转移酶(GTase)是一类对淀粉及其水解产物具有转葡萄糖基作用的酶,它可以将α-1,4糖苷键转化为其他糖苷键,从而可以提升淀粉的抗消化性
薏仁米是传统的药食同源谷物,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脂质氧化,已成为薏仁米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因此,本论文尝试采用射频灭活薏仁米脂肪酶这一新技术来改善其贮藏稳定性,并对脂质氧化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脂肪酶活性、烷基自由基强度和氧气间的主次关系进行了探究,为该技术的研究应用提供指导。首先,确定射频灭活脂肪酶的优选工艺方案。以脂肪酶活性为评价指标,分别对射频功率、射频温度、保温方式、极板间距和料水比五个因
可食用燕窝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因其具有美白活性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目前关于燕窝美白物质与活性之间的联系尚不明确。燕碎是燕窝加工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含有羽毛杂质且不成盏,导致其商品价值较低,但燕碎的基本成分和燕窝相比没有太大差异。本文首先以燕碎为原料,研究燕碎消化产物的组成变化和美白活性,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然后利用酶解法制备燕碎美白肽以提高燕碎蛋白的利用率和美白活性,最后通过超滤分离研究多肽组
异型发酵乳杆菌具有特殊的代谢途径,能够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乳酸、乙酸、乙醇、CO2等多种代谢产物,同时具有多种益生功能,在食品、医药保健等行业被广泛应用。目前,关于恒pH培养异型发酵乳杆菌的主要生长抑制因素还不明确,基于生长抑制因素的高密度培养策略也尚未阐明。本文以发酵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短乳杆菌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其生长抑制因素,并优选菌株的最适生长底物,基于生长抑制因素优化底物浓度、比例和培
鸡肉粉作为第三代调味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餐饮、调味料等行业中。然而,目前市场上的鸡肉粉风味单一。另外,鸡肉粉的粉状形态导致其具有易吸潮结块的缺点,对鸡肉粉的贮藏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以鸡胸肉为原料,向鸡肉粉中添加罗勒风味,旨在改善鸡肉粉风味的同时提高贮藏期间的稳定性。对罗勒鸡肉粉的配方、超声腌制添加风味、干燥方式及罗勒鸡肉粉贮藏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优化罗勒鸡肉粉的配方。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