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伦理的现代嬗变及其重构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O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养成所。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生活共同体的伦理自觉和自足,既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原型和出发点,也为个体人格的培育及美德的践行提供了伦理实体背景。在当下中国急速社会转型时期,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共同体这一基本社会细胞和组织正在被以地缘为纽带的社区生活共同体、以职业为纽带的职场共同体所取代,进而重置了当代中国人的社会交往和交往模式。现代家庭日益呈现出结构形态的多样化、内部功能的社会化、成员关系的平等化、权利义务的对等化以及利益格局的复杂化等特质属性。传统意义上家庭所具有的生产功能、关怀功能、道德教育功能、赡养功能正逐渐式微。在社会人伦关系的这种新旧体制变革过程中,要求我们每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必须重新定位我与自然的关系、我与社会或他人的关系、我与自身的关系,以“物我、人我、我我”关系的“三重架构”为视域,实现伦理学的新突破,重新体认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重塑自我以生命为纽带、以家庭为根基、以社会为舞台的健全品格或和谐人格。职是之故,本课题研究旨在尝试复归家庭作为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养成所具有的生产所功能、关怀功能、道德教育功能和赡养功能,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家庭伦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基础路径重新拽回到以家庭建设为根基的轨道上来。
其他文献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由于水资源自身所具有的整体性与流域性、可再生性与稀缺性等特点,以及取水权流转中所出现的市场失灵现象,取水权流转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式课堂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从2014年
《管子》成书于先秦战国齐文化的环境之下,伴随着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开展而逐步撰成。学术界一般都认同《管子》为稷下管仲学派所著。一代圣贤管仲适应时代的主题,倡导可
“非诉行政执行”,又称为“非诉行政强制执行”或者“行政非诉强制执行”,依《行政强制法》第2条的规定,是指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大型连锁超市与其供应商之间的“零供矛盾”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超市巨头进入我国并带来进场收费等经营模式起开始萌芽,直至当下,这一问题一直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在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