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诉行政执行审查标准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uwenw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诉行政执行”,又称为“非诉行政强制执行”或者“行政非诉强制执行”,依《行政强制法》第2条的规定,是指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非诉行政执行制度具有“公正与高效”双重价值目标,需要予以合理平衡。但因理论上不同的解读、实践中混乱的操作,使得非诉行政执行不仅没有实现公正,同时也延误了效率。在非诉行政执行制度整体框架已经形成的当下,我们亟需通过构建合理的非诉行政执行“司法审查标准”来实现制度本身所追求的双重价值目标。以“人权入宪”、新《行政诉讼法》立法目的的修正为法理基础,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行政诉讼审查标准的多元建构的梳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征收条例》)对非诉行政执行审查标准突破的现实以及统一的“严格实质审查标准”的不可能性和非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非诉行政执行制度应该在区分案件性质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审查标准体系。这一多元审查标准体系,笔者将其分为两个维度:首先,以“无效行政行为”标准作为最低限度标准,行政审判庭在此标准维度下只需进行简单书面审查即可作出是否准予执行的裁定;其次,对于大部分申请执行的行政行为,行政审判庭则需要在区分案件的不同性质、不同情况,在决定是否予以“听证”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的多重审查。当然,为有效落实这一多元审查标准体系,制度上还应确立“裁执分离”和“审执兼顾”。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该制度的目标价值。
其他文献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根植于悠久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长期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并且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成为了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世纪初的中国,其上层建筑领域经历了一场长期且艰巨的法律变革运动——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传统的中华法系在西方资本主义法律的挑战和冲击之下,开始了从古代传统封建法律向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由于水资源自身所具有的整体性与流域性、可再生性与稀缺性等特点,以及取水权流转中所出现的市场失灵现象,取水权流转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式课堂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从2014年
《管子》成书于先秦战国齐文化的环境之下,伴随着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开展而逐步撰成。学术界一般都认同《管子》为稷下管仲学派所著。一代圣贤管仲适应时代的主题,倡导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