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面法的铝合金自冲铆成形工艺调控及参数预测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cbr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铝合金轻量化白车身设计制造领域,快速、准确地进行自冲铆成型工艺参数的调控,同时实现铆接质量的预测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课题主要开展铝合金自冲铆成形过程的仿真分析;基于响应面法实现铆接工艺参数的调控、力学性能的预测;建立铆接最大冲压载荷的反演计算模型,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建立铝合金自冲铆成形过程的有限元模型,探究不同影响因素水平下,铝合金自冲铆接头成形过程中材料流场、接头机械内锁结构和最大冲压载荷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成形过程中铆钉内腔、铆钉钉脚尖、铆钉盖附近的基板材料流动最为剧烈,因而产生了这些部位宏观上的大塑性变形,冲压载荷在铆接成形的最后阶段急剧增加并达到峰值。冲头速度、铆钉长度、铆钉内腔高度、铆钉硬度、板厚和材料硬度对接头的机械内锁结构、铆钉材料的径向流动速度和铆接过程中的最大冲压载荷具有一定影响。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试验设计分析方法,开展铝合金自冲铆工艺试验研究。以铆钉硬度、板厚和材料硬度为影响因素,将接头的失效载荷、能量吸收值、铆接时的刺穿压强、冲头行程作为响应值,开展铝合金自冲铆接响应面工艺试验研究,建立影响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预测回归模型,结合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响应面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板厚对接头的失效载荷、能量吸收值、刺穿压强及冲头行程的影响最为显著,交互作用中,铆钉硬度与板厚的交互作用对失效载荷、能量吸收值的影响最为显著,刺穿压强受铆钉硬度和板厚交互作用的影响最显著,冲头行程受铆钉硬度和材料硬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最为显著。回归模型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用铆接参数回归模型计算得到的铆接参数铆接两组不同的板材,其接头的失效载荷和能量吸收值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误差均在10%以内,验证了响应面回归模型预测接头铆接参数及力学性能的可靠性。以自冲铆形变铆钉为研究对象,考虑机械内锁几何特征参数、板材和铆钉的几何与力学性能参数、冲头与铆钉接触面边界条件等,构建铆钉材料的塑性流动速度场;基于上限法,建立铆接过程中最大冲压载荷的反演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最大冲压载荷反演值与试验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9.76%,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坝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堰塞湖溃坝可视为一种特殊的、未经人工碾压的天然土石坝。其坝体体量一般很大,但是坝体较为松散,在水流侵蚀下极易发生溃坝事故。分析研究溃坝的机理,提高大坝的安全度,提前做好安全措施、发生风险后的安全预案,发挥大坝调水利民的作用、合理处置自然灾害后形成的堰塞湖、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溃坝机理以及
漫步路径空间是一种与地形学、环境行为学和空间运动观相关的空间:它既有空间属性、又有情感属性。能解除场地、环境、活动等的限制,使空间更灵活自由,且让人愉快。本文基于对南诏遗址博物馆设计的项目背景、场地要素、定位以及设计要求等的分析,首先提出漫步路径介入遗址博物馆设计的重要性,从而以漫步路径介入项目设计的策略为设计研究论题。其次,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及现实案例研究总结,明确漫步路径空间的相关概念,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建的大坝越来越多,适合建坝的选址也越来越少。随着大坝的使用年限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坝出现各种安全问题,也有一些大坝现有的功能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以往这类大坝采用拆除旧坝新建大坝的方式,但这种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出现对大坝进行加高改造,以达到延长大坝使用年限以及改变或增加大坝的功能的目的,使其可以满足当前的需求。但大坝加高后,新的监测方案如何设
拦河建坝有效实施水库调度,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服务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削弱了河流生态服务功能,降低了河流生态服务价值等,因此探讨生态意义上的水库运行方式以弥补其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传统的水库调度多注重经济和安全问题,现阶段的水库生态调度虽已关注河流生态健康,但大多将河流生态健康作为约束条件而不是调度目标,且基本只考虑单库生态调度
交通标志检测与识别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车道线检测技术以及各类地图软件,可将路面信息及时地反馈给车辆驾驶员,极大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车辆的增多加速了路面交通标志的磨损,加重了道路维护负担,然而现有的路标现场勘察方法存在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不仅拖延了路面维护和更新的进度,而且影响道路的交通安全。为此,本文以无人机影像为对象,利用无人机影像获取速度快、范围广和分辨率高等优点
考虑车身结构的静态、模态性能、侧面碰撞安全性及可靠性对其轻量化设计的重要性,针对有限元方法优化迭代时计算量大、无法高效的实现优化的问题。本文以电动客车骨架为研究对象,整车质量为优化目标,弯曲、扭转工况下的静态、模态及碰撞性能指标为约束条件,基于代理模型方法对电动客车骨架进行侧面碰撞安全性与轻量化优化。首先,建立电动客车骨架静态、模态及侧面碰撞有限元(FE)模型,分析弯曲、扭转工况下车架的最大位移、
船用曲轴主轴颈是大型船舶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其制造能力决定着国家造船技术水平的高低。S34MnV作为一种先进的船用曲轴材料,经过初加工、热处理及精加工后被广泛应用于曲轴制造。其中,热处理是加工过程的重要环节,可直接决定曲轴产品的生产质量。随着计算机、检测技术和控制理论的迅猛发展,传统热处理研究方法由于耗时长、成本高等缺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由此热处理模拟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基于传热学和材料学等理
本文围绕着42CrMo钢船用曲拐热处理工艺的制订,首先探讨了42CrMo钢在不同加热条件下的晶粒长大规律及不同冷却条件下的组织演变。然后进行了末端淬火过程的数值模拟并进行了验证。最后模拟了船用曲拐的温度、晶粒大小、组织以及硬度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分布规律。为了指导船用曲拐加热工艺的制订,利用DIL-805-ADT动态淬火/膨胀相变仪开展了42CrMo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条件下的奥氏体化热模拟试验
高品质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及云南的发展趋势,人们的夜间活动也逐渐增多,城市夜景逐渐受到关注。但不少城市忽视了夜间的整体风貌塑造,或仅仅采用简单的灯光亮化工程措施,导致夜间风貌不佳,缺乏可意象性。如何从城市意象的角度去思考和引导城市夜景规划,促进城市夜间风貌有效提升,值得思考。目前,云南省楚雄市的城市夜景缺乏规划引导,风貌不够彰显,夜景可意象性不高,不利于城市夜间形象展示。本论文基于城市意象视角,以
文章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对相关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介绍,主要涉及到稳定杆和汽车的操控性能,在此基础上对目前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然后对稳定杆的结构参数和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针对稳定杆做了有限元仿真分析。为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仿真试验以及完成相应的优化,根据某实车参数建立了悬架和整车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且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正确输出相应参数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