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曲轴主轴颈S34MnV钢热处理工艺及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nf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用曲轴主轴颈是大型船舶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其制造能力决定着国家造船技术水平的高低。S34MnV作为一种先进的船用曲轴材料,经过初加工、热处理及精加工后被广泛应用于曲轴制造。其中,热处理是加工过程的重要环节,可直接决定曲轴产品的生产质量。随着计算机、检测技术和控制理论的迅猛发展,传统热处理研究方法由于耗时长、成本高等缺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由此热处理模拟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基于传热学和材料学等理论,利用DIL-805AD/T动态热膨胀相变仪、真空气氛炉、OM光学显微镜、SEM扫描电镜、能谱成分扫描、XRD物相检测等手段对S34MnV钢的加热、保温及冷却过程的组织转变规律、相变动力学、晶粒长大等问题开展了重点研究,利用自制端淬试验设备进行了端淬实验,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利用经验证优化的数学模型对S34MnV钢传动轴锻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船用S34MnV钢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有益探索。首先,本文研究了S34MnV钢的奥氏体化及奥氏体晶粒长大过程:利用DIL-805AD/T动态膨胀相变仪在不同加热速率下进行S34MnV的奥氏体化热模拟试验,测定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S34MnV奥氏体化膨胀曲线,通过切线法分析膨胀曲线确定了Ac1和Ac3温度点,拟合出了Ac1、Ac3与加热速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S34MnV钢奥氏体化相变动力学参数,并且J-M-A动力学模型计算的转变量曲线与试验测得的转变量-时间曲线吻合良好;利用DIL-805AD/T动态膨胀相变仪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条件下进行S34MnV钢的奥氏体化热模拟试验,通过测定S34MnV钢的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深入分析了S34MnV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通过拟合优化Sellars模型参数建立了S34MnV钢的Sellars晶粒长大模型,并且Sellars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其次,本文研究了S34MnV钢过冷奥氏体的冷却分解过程:利用DIL-805AD/T动态膨胀相变仪在不同温度下进行S34MnV钢的等温冷却热模拟试验,测定了380~700°C温度区间的等温转变膨胀曲线,结合微观组织观察发现温度在600~700°C区间时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温度为380~530°C区间时为贝氏体相变,采用切线法和杠杆定律拟合膨胀曲线确定转变量,最终得到了S34MnV钢的等温转变曲线(TTT),发现鼻尖温度大致为400°C,拟合了珠光体和贝氏体相变的J-M-A方程的参数k和n,同时J-M-A方程计算的相变量分数-时间曲线与实验所得吻合良好;利用DIL-805AD/T动态膨胀相变仪在冷却速率下进行S34MnV钢的连续冷却热模拟试验,测定了S34MnV钢不同冷速下的相变膨胀量,分析膨胀曲线和微观组织,可以知道钢的冷却速率≤0.08°C/s时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冷却速率在0.8~2°C/s区间时为珠光体和贝氏体相变、在8°C/s~15°C/s区间时为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变、冷却速率为≥30°C/s后均为马氏体转变,采用切线法拟合确定得到Bs=580°C,Ms=354°C和Mf=229°C等相变温度,根据得到的S34MnV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修正了Li模型以及拟合了K-M方程,得到了S34MnV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分解动力学模型,并且通过验证模型计算的CCT曲线与实验所得吻合较好。接着,本文进行了S34MnV钢的末端淬火及回火试验研究:利用自制末端淬火试验装置和真空气氛炉进行了S34MnV钢的末端淬火试验,深入分析了S34MnV钢硬度、显微组织和距淬火端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淬火端硬度最高(约为55.2HRC),硬度随距离淬火端的距离增加逐渐降低至平均值29HRC左右,结合微观组织依次为M→B→P→F连续变化的观察结果,确定了15mm处为半马氏体区,即淬透层为15mm。利用自制末端淬火试验装置和真空气氛炉进行了S34MnV钢端淬后的回火试验,分析了端淬后回火的S34MnV钢显微组织类型、形貌和分布以及组织与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S34MnV钢500°C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M+上B+回火T。然后,本文进行了S34MnV钢末端淬火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S34MnV钢热处理模拟过程中的关键数学模型,采用JMat Pro材料性能计算软件计算了S34MnV钢的密度、比热容、热导率、相变潜热等材料热物性参数;并利用ABAQUS子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将温度场、晶粒尺寸、组织场和硬度等模型用Fortran语言程序代码嵌入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S34MnV端淬过程中的温度、组织、硬度等模拟结果,并用端淬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最后,本文进行了船用S34MnV钢传动轴锻件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利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对S34MnV钢船用传动轴大锻件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了S34MnV钢传动轴锻件加热和保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奥氏体晶粒长大情况,结果显示保温时间为9000s时,整个锻件温度分布和晶粒尺寸的模拟结果最均匀;预测了S34MnV钢传动轴锻件喷水淬火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组织变化情况以及冷却后锻件的硬度分布,结果显示由表面到心部硬度值逐渐下降,其中表面及表面附近主要为硬度达550HV的马氏体层,距离表层较远处为贝氏体层,最后心部为硬度约190HV的珠光体+铁素体区。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型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对抗震安全性的重视程度。目前国内外的混凝土重力坝通常采取局部配筋加固的措施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研究混凝土重力坝的最优配筋方案,本文基于混凝土重力坝各部位在地震中出现损伤的顺序,对配筋位置的优化顺序进行深入研究,按照推导出的优化顺序对各部位配的筋方案进行逐步改进,对比非线性地震动力响应后得到的各项参数,总结出各处位置的最优配筋方案,
混凝土材料表现出的力学性能和断裂特性与断裂扩展过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由于其内部结构复杂多变且具有随机性,加上外界环境因素和外荷载作用等,使得混凝土的断裂机理变得极其复杂。以往对大坝全级配混凝土开展断裂性能研究时,存在着试验周期长、试验结果离散性大以及成本高等问题,而细观数值模拟虽然可以突破试验条件的约束,并更好的研究混凝土内部的细观力学机理,但是在模拟大尺寸试件时,因庞大的计算量导致其应用受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矿产资源开采力度也越来越大,每年产生大量尾矿堆存于尾矿库内。尾矿库作为矿山开采重要的基础设施,数量巨大并且分布广泛,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我国尾矿主要采用上游式堆坝法,其稳定性较差,导致尾矿库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因此,确保尾矿库的安全稳定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依托万龙山尾矿库这一实际工程,对该尾矿库渗流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主要研究工作
滇中引水工程是解决滇中地区严重缺水问题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我国西南地区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区分布在昆明、玉溪、楚雄、大理、红河以及丽江6个州(市)。研究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区降水、植被时空分布及相关性,为滇中引水工程跨区域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指导,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迫切的工程实际需求。本文基于2000-2017年TRMM 3B43降水数据、同期MODIS植被数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坝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堰塞湖溃坝可视为一种特殊的、未经人工碾压的天然土石坝。其坝体体量一般很大,但是坝体较为松散,在水流侵蚀下极易发生溃坝事故。分析研究溃坝的机理,提高大坝的安全度,提前做好安全措施、发生风险后的安全预案,发挥大坝调水利民的作用、合理处置自然灾害后形成的堰塞湖、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溃坝机理以及
漫步路径空间是一种与地形学、环境行为学和空间运动观相关的空间:它既有空间属性、又有情感属性。能解除场地、环境、活动等的限制,使空间更灵活自由,且让人愉快。本文基于对南诏遗址博物馆设计的项目背景、场地要素、定位以及设计要求等的分析,首先提出漫步路径介入遗址博物馆设计的重要性,从而以漫步路径介入项目设计的策略为设计研究论题。其次,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及现实案例研究总结,明确漫步路径空间的相关概念,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建的大坝越来越多,适合建坝的选址也越来越少。随着大坝的使用年限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坝出现各种安全问题,也有一些大坝现有的功能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以往这类大坝采用拆除旧坝新建大坝的方式,但这种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出现对大坝进行加高改造,以达到延长大坝使用年限以及改变或增加大坝的功能的目的,使其可以满足当前的需求。但大坝加高后,新的监测方案如何设
拦河建坝有效实施水库调度,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服务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削弱了河流生态服务功能,降低了河流生态服务价值等,因此探讨生态意义上的水库运行方式以弥补其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传统的水库调度多注重经济和安全问题,现阶段的水库生态调度虽已关注河流生态健康,但大多将河流生态健康作为约束条件而不是调度目标,且基本只考虑单库生态调度
交通标志检测与识别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车道线检测技术以及各类地图软件,可将路面信息及时地反馈给车辆驾驶员,极大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车辆的增多加速了路面交通标志的磨损,加重了道路维护负担,然而现有的路标现场勘察方法存在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不仅拖延了路面维护和更新的进度,而且影响道路的交通安全。为此,本文以无人机影像为对象,利用无人机影像获取速度快、范围广和分辨率高等优点
考虑车身结构的静态、模态性能、侧面碰撞安全性及可靠性对其轻量化设计的重要性,针对有限元方法优化迭代时计算量大、无法高效的实现优化的问题。本文以电动客车骨架为研究对象,整车质量为优化目标,弯曲、扭转工况下的静态、模态及碰撞性能指标为约束条件,基于代理模型方法对电动客车骨架进行侧面碰撞安全性与轻量化优化。首先,建立电动客车骨架静态、模态及侧面碰撞有限元(FE)模型,分析弯曲、扭转工况下车架的最大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