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研究目的将奥马哈系统引进到我国脑卒中护理中,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提供一套具有标准化语言、简化了的护理程序,以规范化、标准化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2.研究方法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将奥马哈系统引进到我国脑卒中护理中,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提供一套具有标准化语言、简化了的护理程序,以规范化、标准化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2.研究方法2.1探讨奥马哈系统在我国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大一附院神经内科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住院患者护理记录169份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将护理记录中记录脑卒中患者体征、症状和干预措施的句子作为分析单元,再应用交叉比照的方法(cross mapping)探索其与奥马哈系统各条目概念描述的吻合程度,探讨奥马哈系统在我国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2.2奥马哈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大一附院神经内科56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48.例,高血脂41例,糖尿病23例,冠心病33例,最终56名患者完成研定),按照第一部分研研究结果,将奥马哈系统应用到患者护理干预中,使用问题分类系统对患者问题进行筛选,使用干预系统指导护士进行干预实施,使用效果评价系统对对患者存在问题进行干预前后评分,连续评价3次。认知、行为和状况的得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与分析,并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干预方向;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价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认知、行为、状况评分情况,评价护理干预效果。3研究结果.3.1探讨奥马哈系统在我国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将回顾性资料中描述患者症状、体征的句子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的条目作比较,在概念描述上完全吻合者占88.2%,部分吻合者占11.6%,不吻合者占0.2%。用奥马哈系统干预部分的干预方向与回顾性资料中记录护士对患者干预措施的语言进行比较,在概念上完全吻合者占86.2%,部分吻合者占13.5%,不吻合者占0.3%。3.2奥马哈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56例脑卒中患者共存在631个问题,其中生理领域最为多见327个(51.820%),其他依次是健康相关行为领域137(21.71%),社会心理领域129个(20.44%),环境领域38个(6.03%)。患者常见的健康问题依次是循环(100.00%)、疼痛(100.00%)、神经-肌肉-骨骼功能(82.70%)等。奥马哈系统的四项干预方案均被该研究使用,分别是教育、指导和咨询(100%),治疗和程序(100%),监测(1000%),个案管理(17.8%)。本研究共采用44项干预导向,根据其在56位患者中的使用情况按比例排序,以次为标本采集、疾病创伤护理、药物设置、照护技巧等。3.3环境领域问题护理效果评价患者对收入问题的认知和行为评分情况在三个时间点均有提高,且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状况方面评分有所下降,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社会心理领域健康问题护理效果评价患者对联络社区资源、角色改变、精神健康方面认知、行为、状况的评分情况在三个时间点均有逐步提高,且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5生理领域健康问题护理效果评价除患者在呼吸、排便功能的状况评分有所下降外,说话和语言、视觉、疼痛、神经-肌肉-骨骼功能、循环的认知、行为、状况评分逐渐提高,且各问题在认知、行为、状况方面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6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健康问题护理效果评价患者存在的营养、个人照顾、物质滥用、药物治疗问题在认知、行为和状况评分都随着护理干预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散发结直肠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的关系。以及肿瘤患者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课题以结直肠癌患者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热情,融声像动画于一体,艺术地再现教材内容,变抽象为形象,变繁复为简明,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消除情感阻隔,点亮思维火花。在传统的课堂课堂里,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在新课标下,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当学习
在新的课改程理念下,数学教材不再被看成像“圣经”一样,是教师上课诵读、宣讲的对象,而是看成教学的材料和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有效地分析教材、整合教材、创生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发挥其课程资源的应有功能,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二次开发教材的重要原则是,做到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促使教材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有效载体。 如何进行
合作学习已成为有效提高学习质量的可靠途径之一。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有效增强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促发学生间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归纳力和表达力,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在工作中我积极地思考,如何才能做好班级成员小组合作工作,提高本班教学质量,并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诸实施。下面谈谈关于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得力组长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探索,猜测,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品质的发展,数学课堂要“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平时重视基础知识的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会更加喜欢数学这门学科。 【关键词】数学 兴趣 基础知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探究教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然而,在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简单,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模仿;教师先讲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感兴趣的事物就容易掌握,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不容易掌握。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就能使繁重的学习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享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我在数学课教学时,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做了如下尝试。 一、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促使学生任务顺利完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努力打造出数学高效课堂。就影响数学高效课堂的因素而言,除了教学行为之外,还有教材内容适合不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教学组织制度(如班级规模)合理不合理、客观教学设施适宜不适宜、课程资源丰富不丰富的问题等等。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外部因素也更多。笔者现就影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个
摘要:初三年级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学工作压力较大。不过在各任课教师的相互协调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位学生,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经过了一年的努力,特有以下总结。 关键词:初三数学 教学总结 因材施教 自身努力 科学备考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1备课 认真研究教材,提前两天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