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等法院民事审判研究(1927-1937)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n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遵照孙中山先生以党建国的思想开始进行司法改革。在法院的设置上,用高等法院取代了高等审判厅,同时在法院内部实行院长负责制度。在安徽省,原有的安徽高等审判厅于1927年11月1日更名为安徽高等法院,驻安庆。安徽高等法院内设民事、刑事审判庭,下辖蚌埠、歙县、芜湖、阜阳、六安、滁县6个分院。由此,安徽高等法院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司法审判。安徽高等法院的民事审判实践是在法律范围内进行的依法判决,民事案件审理的实体法环境是1929年编订的《中华民国民法》,审判程序法的环境是北洋政府时期颁布的《民事诉讼条例》,1931年该条例被《民事诉讼法》正式代替。安徽高等法院司法审判运行的法律环境,展现了这一时期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上的具体措施与依据。安徽高等法院民事案件的司法审判实践中,在其法律秩序下对婚姻、物权、债权、继承等具体案件的实际审判,体现了国家法律与司法制度在地方区域内的表达与实践,也体现出法官作为案件结果的审判者,在其中积极发挥着自己的能动性,审判时严格按照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原则做出客观的判决,同时兼顾情理,融“情”于“法”之中,做出更加合理的判决,更好地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安徽高等法院的案件审理严格遵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步骤,结合多种调解方式依法审判,使民众自觉遵守新式程序法,从而更好地贯彻法律制度的实施。安徽高等法院的具体民事案件的判词内容、目的及上诉人的身份等呈现出来的特点,反应出安徽社会民众在司法维权方面不断提高的法制意识,安徽社会贯彻国家法治能力上的增强,以及安徽社会民众的生活面貌。安徽高等法院在民事审判上的实践,结合当下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给司法审判提供了以下历史经验与教训:法院审判时应充分考虑情与法的融合,重视证据真实性、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并重,让审判的结果更加客观性和可接受性,真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公正的审判顺利进行,从而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他文献
在高风险应用领域中,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但由于计算误差积累与实数有限精度表示等原因,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经常会受到影响,在许多实际问题的计算过程中,即便是很小的误差也很有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张量特征对问题在扩散磁共振成像、盲源分离等领域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张量特征对的可信验证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基于信赖域方法与区间算法,本文研究张量Z-特征对与M-特征对的可信验证问题.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维也纳有一群美术史学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他们的努力下,“艺术”与“历史”穿越了传统的界限整合在一起,构建了“艺术史”这门学科,为视觉艺术的文献研究和资料编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群杰出的学者多来自德语世界,在奥地利求学,受到奥地利社会环境的影响,1910年捷克艺术评论家文森茨(Vincenc Kram?á)首次以“维也纳学派”这个概念对他们进行了概括,1920年奥托·本内施(
语言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从学习者不断的假设犯错,并不断纠正修改,最终接近目的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通过对这些错误的梳理,英语教师可以更系统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不仅帮助教
目的:本研究以我国11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包括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福式志贺菌、A型肉毒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单增李斯特菌以及蜡样芽胞杆菌的特异性基因作为检测靶标,通过公共引物为媒介,旨在研发一种高通量的多重PCR检测体系(Common primer-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
富勒烯是由全碳原子所组成的笼状结构,自1985年被发现以来就备受科学家们的青睐。由于其自身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而被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生物催化和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根
印花是用染料或涂料在面料上印制花型图案。从蜡印、转移印花、平网印花、圆网印花到数码印花,都是在面料的单面印制花纹图案。但是随着生活的改善和人们审美的提高,单一表现形式不能满足人们消费需要。另外,传统单面印花的翻丝、露白和正反差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于是,有人采用各种方法在面料的双面都印制图案,以期来解决这些问题。诸如先染色后印花、扎染、圆网平网双面印花等。这些是早期双面印花的工艺技术,存在工艺复杂、操
在异质性环境中,克隆植物可通过生境选择行为增强其竞争能力,但是关于克隆植物生境选择的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环境刺激可以诱发植物的表观遗传学变化,从而形成表观遗传记忆,而克隆植物能够将表观遗传记忆及其所调控的表型可塑性变异通过跨世代效应传递给子株,使其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因此,表观遗传记忆在克隆植物生境选择过程中极有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中克隆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分别
目的:通过吉西他滨化疗后上清液中产生的PGE2对胰腺癌细胞干性转化、细胞周期以及克隆能力影响的研究,进一步探讨PGE2对于肿瘤胰腺癌细胞干性转化及增殖影响的机制,为提高胰腺癌化疗药物疗效、设计靶向免疫治疗,防治复发提供新的理论支持。方法:(1)数据库分析PTGS2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以p53野生型胰腺癌细胞株capan-2为实验组,目前胰腺癌一线化疗药物吉西他滨作为化疗药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复杂网络的研究变得日趋重要,而在实际复杂体系中,网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更多的则是多个网络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实际网络中每个节点或每条边都可能蕴含一个具有实际含义的权重,故而相依加权网络可以更好地契合实际系统。本文主要研究了权重相同情况下局部攻击对两个相依网络的影响、部分节点相互作用的相依网络鲁棒性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权重下负载级联失效和相依级联失效对系统的作用。通过渗流理
用户侧季节性负荷尖峰不断攀升,发电侧新能源占比不断增大,使得配电网出现了多个时间尺度上的功率不平衡,这会影响电网原有负荷特性。储能系统是解决源-荷不匹配问题的有效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