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Med19基因敲除是否增加不同P53背景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化疗的敏感性。方法:以不同P53背景的乳腺癌细胞MCF-7(P53野生型)和MDA-MB-231(P53突变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Med19 RNA干扰(RNAi)慢病毒感染(Med19基因敲除组,即KD组),并设置空载体感染对照组(NC组)和阴性对照组(CON组)组。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感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Med19、P53、磷酸化P53(p P53)、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MTT法检测敲除Med19基因前后不同剂量紫杉醇对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观察Med19基因表达水平对不同P53背景乳腺癌细胞的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与CON组和空载体组NC组相比,两种乳腺癌细胞KD组的Med1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MCF-7细胞的P53、p P53、P21蛋白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MB-231细胞的P53、p P53、P21蛋白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TT实验显示,紫杉醇抑制两种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在浓度为(0.01~50)μg/ml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MCF-7、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呈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CF-7细胞中紫杉醇对KD组的抑制率显著高于CON组及NC组(P<0.05),同时计算KD组IC50(6.32±1.31)显著低于CON(14.1±3.67)及NC组(13.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MB-231细胞紫杉醇对KD组细胞组的抑制率虽高于CON组及N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IC50(9.58±2.38)较CON(13.13±3.48)及NC组(11.02±3.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μg/ml的紫杉醇作用于两种乳腺癌细胞48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紫杉醇作用于MCF-7细胞KD组细胞的凋亡率为(59.77±2.31)%显著高于NC组(36.42±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敲除Med19基因后促进紫杉醇对MCF-7细胞的凋亡作用;作用于MDA-MB-231细胞KD组的凋亡率为(40.07±2.21)%,较作用于NC组的凋亡率(35.42±4.16)%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显示,紫杉醇导致两种乳腺癌细胞的KD组和NC组均出现G2/M期阻滞;紫杉醇作用于MCF-7细胞的KD组在导致G2/M期阻滞的[(70.14±1.22)%]同时,G0/G1期细胞[(10.12±0.95)%]较紫杉醇作用于NC组[(5.52±0.78)%]显著增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19基因敲除增强野生型P53乳腺癌MCF-7细胞对紫杉醇化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为Med19基因表达下调,可增强P53基因的表达活化,通过其下游基因P21,促进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