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就踏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在这种惯性力的驱动下城市化的发展也日益加快,人们对自己居住的城市及城市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城市呈现出人口多,资本量大的特点。在经济快速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城市突发灾害事件频发,这些事件有人为的如:火灾,群体性骚乱等,也有自然环境的原因如:地震,海啸,飓风,传染性疾病等,这些灾害性事件给城市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灾害性事件给城市造成的损失也将越来越大。由于灾害只能预防和减少,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灾害的发生,当灾害发生后如何尽快的进行救援,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唯一方式。灾后物资供应是研究向受灾地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物资供应所采取的一系列后动。赈灾物资供应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受灾地区的物资需求,提高救援效率,发挥物资最大效用值,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如何调拨救援物资是评价救援效果的主要标准。本文针对救援物资供应的三个关键环节即物资储备、应急物资中心、应急物资运输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力求寻求救援物资供应的技术方法。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主要方面:(1)物资储备,不同的物资在救援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研究目的确保救援物资在救援过程中不至于出现短缺,同时兼顾经济效用。物资储备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救援物资分类,并针对不同的分类对救援物资指定不同的储备策略。采用的技术手段为借鉴通用公司的九象限法,将救援物资分为九类,并对不同的类别的救援物资制定不同的储备策略;(2)应急中心选取,应急中心的建立是为了加快物资运转速度。研究目的是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应集中心内存储的物资运送到受灾地区。主要内容是以中小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城市内部救援物资中心地址的选择,同时中小灾害应急中心的建立能提高应对大灾和巨灾的能力。采用的技术手段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熵技术,借助粒子群智能算法寻求应急中心地址。应急中心选取主要考虑是时间,同时也兼顾经济效果;(3)救援路径选取,救援路径选取是完成物资供应的最后环节,研究目的为灾害发生后如何选取最佳的路线连接应急救援中心和受灾地区。主要内容是研究道路运输能量变化和道路网络的特点。采取的技术手段是在运筹学的基础上引入交通流理论研究道路路径选择和路径流量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