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小组联合团体心理辅导对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干预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j280078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分析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巴林特小组联合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对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进行干预,并对其得分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2020年5月-8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三所山西省三级综合医院的341例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NPIQ)、心理资本量表(PCQ)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不同特征的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再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小组讨论会议制定巴林特小组联合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方案,运用该方案对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进行干预,最后对其得分进行分析与评价。2020年9月-11月,便利抽取山西省三级综合医院中的68名新入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名。干预组成员采用巴林特小组联合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干预,单周采用巴林特小组活动,双周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每组8-10人,1次/60-90min,1次/1w,共计10周,对照组成员均在自身科室参与相关心理课程的培训,不参与此活动。干预前后分别应用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NPIQ)、心理资本量表(PCQ)对其得分进行评价。对两组新入职护士干预前后的职业认同感得分和心理资本得分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基本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现况结果分析显示341名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均分(3.12±1.20)分,处于中等水平。2.以职业认同感得分为因变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者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学历、护龄、职称、平均月夜班数、医院护士的态度、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护患关系的影响、心理培训课程的需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入职护士心理资本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认同感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4.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资本能力、医患关系的影响、心理培训课程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巴林特小组活动联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新入职护士心理资本各维度得分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纳入本研究的两组新入职护士的心理资本能力在同一水平;干预后两组新入职护士心理资本各维度得分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干预后干预组的新入职护士心理资本水平得到了提升;干预前两组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各维度得分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纳入本研究的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得分在同一水平;干预后两组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各维度得分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干预后干预组的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到了提升。结论:1.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的高低与其心理资本能力密切相关,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来发现其中的个性与共性,将所发现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为提升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制定合适、有针对性的方法。2.巴林特小组联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对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具有正向的干预作用,该方案可行性较好,易操作,值得进一步发展与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131Ⅰ治疗患者早期积极心理干预的初步应用,探讨早期积极心理干预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以及对131Ⅰ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癌因性疲乏和积极率的影响,为核医学科临床心理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核医学科分化型甲状腺癌131Ⅰ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
目的:1.制订适用于冠心病合并负性情绪患者的智能计算机辅助治疗方案。2.通过临床应用,评价干预方案的效果,为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方法:1.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方案的制订基于认知行为疗法技术,融合双心医学和心脏康复的理念,建立研究小组。通过系统文献检索、临床调研、专家小组会议等形式制订适用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方案。2.智能
目的:1.检索、评价国内外脑卒中患者居家跌倒风险干预的相关证据,并进行整合与汇总,形成脑卒中患者居家跌倒风险干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居家跌倒的干预提供循证依据。2.将卒中后患者居家跌倒风险的最佳证据在临床进行证据转化,比较临床实践与最佳证据的差距,分析障碍因素,减少卒中后患者居家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应用循证实践证据的积极性。方法:1.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关于脑卒中患者居家跌
目的: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干预方案,分析并验证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ICU)肿瘤重症患者谵妄预防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干预方案的构建。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干预方案。第二部分:类实验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方便抽样选取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20年5月-2
目的:1.调查并分析CVC堵塞的风险因素,为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2.构建CVC堵塞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5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室、普通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老年病科留置CVC并进行导管维护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拟定《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相关因素调查表》,依据调查表从置管当日开始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观察,收集患者相关资料。采用SPSS2
目的:调查不孕不育夫妇抑郁、生育压力与生活质量的现状,通过主客体互倚模型(APIM)研究不孕不育夫妇抑郁、生育压力对夫妇双方生活质量的影响,引起大家对不孕不育夫妇的关注,为日后提高和改善夫妇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于2020年5月到2020年10月,在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450对不孕不育夫妇为研究对象。用患者基本情况问卷、患者
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住院患者难免性压疮评估指标体系,改善目前临床上对于难免性压疮的界定和管理缺乏科学性的现状,为临床上难免性压疮的界定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评估工具,一定程度上达到加深临床医护人员对于难免性压疮的认知和重视的目的,规范临床上对于难免性压疮的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相关关键词,了解目前临床上对于压力性损伤评估管理的工具及模式以及难免性压疮的相关研究进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对相关方面护理专
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制定运动干预方案,联合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脂代谢(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相关指标、糖尿病前期知识问卷得分、运动自我效能问卷得分以及健康促进生活评定量表总得分,并评价其干预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9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体检中心或内分
研究背景:上消化道手术患者由于疾病消耗、手术打击以及术后组织修复对营养需求增加,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有营养风险的手术患者至关重要,尤其是上消化道手术患者。但喂养不耐受是肠内营养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及预后。目前,国外制订了多部有循证依据的指南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预防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建议和指导,但我国临床护理实践与最佳证据之间尚有差距,因此引入最佳证据
目的:1.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从AMI急性发作、急诊PCI手术至回归家庭,全病程各阶段的社会支持需求体验。从患者切实需求角度出发,优化现有AMI护理程序,减少急诊PCI术前护理延误、促进术后功能状态恢复和心脏康复。2.探究AMI患者整个病程中社会支持需求的纵向演变过程及规律,以期建立和完善符合当地人文的社会支持需求框架,转变传统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