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cy_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调查并分析CVC堵塞的风险因素,为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2.构建CVC堵塞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5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室、普通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老年病科留置CVC并进行导管维护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拟定《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相关因素调查表》,依据调查表从置管当日开始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观察,收集患者相关资料。采用SPSS20.0和Med Calc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根据导管置入时间按3:1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以影响导管堵塞发生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是否发生导管堵塞为因变量,对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确定出影响CVC堵塞的独立风险因素。采用逻辑评分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赋值,用四分位法对风险程度分级,构建CVC堵塞的风险预测模型。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在建模组和验证组对所建立的CVC堵塞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440例(建模组330例,验证组110例),共86例(建模组61例,验证组25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发生率为19.54%,其中完全堵塞12例,部分堵塞74例。对建模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自理能力评估、血栓史、中心静脉置管史、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血制品、肠外营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史(OR=8.894,95%CI:3.118~25.371)、糖尿病(OR=2.133,95%CI:1.013~4.488)、D-二聚体(OR=2.800,95%CI:1.400~5.599)、肠外营养(OR=2.304,95%CI:1.161~4.572)为CVC堵塞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采用逻辑评分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赋值得出CVC堵塞风险预测模型:Y=3×血栓史+1×糖尿病+1×D-二聚体(≥0.5mg/L)+1×肠外营养。由模型得出风险评分范围为0~6分,根据四分位法对风险程度进行分级,得出以下结果:0分为低风险,1~3分为中风险,4~6分为高风险。对两组患者导管堵塞发生情况进行验证,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94~0.791),特异性为73.98%,敏感性为65.57%;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9.411,p=0.309,预测概率87.00%。验证组导管堵塞25例(22.7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0(95%CI:0.658~0.827),特异性为75.29%,敏感性为68.00%;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14.263,p=0.075,预测概率84.5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包括血栓史、糖尿病、D-二聚体、肠外营养4个独立风险因素。所建立的模型对各独立风险因素进行赋值并对风险程度进行分级,评估内容及方法简单。经验证本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能够为临床CVC堵塞高危患者的筛查提供参考。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仅来源于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样本量相对较少,对于CVC堵塞一些影响因素收集不全,未来进一步修订和改善。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需求,明确IKAP护理干预方案,探讨该护理干预方案对COPD患者自我管理方面的影响,以此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促进其健康行为,帮助患者更好地从医院过渡到家庭,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本课题通过现状调查法掌握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现状及健康指导需求信息;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法构建基于IKAP模式的COPD患者护理干预方案;通过实证研究验证
目的:1.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指南、专家咨询,结合导师及专家丰富地临床经验,运用护理程序,构建压力性损伤患者整体干预方案。旨在以伤口评估三角为理论基础框架,构建整体干预方案。2.以伤口评估三角为理论基础框架,构建整体干预方案,对压力性损伤患者实施延续性评估管理。3.运用新的伤口评估工具方法—伤口评估三角,来指导3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4.对3期以上压力性损伤患者进行延续护理,以期能够综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格林模式为理论框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系统评估ICU护士的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教育培训需求现状。针对问卷结果分析目前护士在气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原因制定干预培训计划且进行效果评价,以此来提高ICU护士的气囊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及行为依从性,降低因气囊管理不善给患者造成的不必要伤害,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方法:1.设计问卷:查阅文献,以格林模式为理论依据,构建
目的:1.调查住院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受损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2.以“吞咽受损”护理诊断链接的护理结局,及其结局所链接的措施为理论框架,构建系统、规范的NNN-链接护理方案,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较,评价“吞咽受损”的NNN-链接在住院脑卒中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1.调查研究:使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病程等)及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2
目的:对急救医疗服务心理弹性量表(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Resilience Scale,EMSRS)进行汉化并检验中文版量表的适用性。方法:获得原作者授权后,对EMSRS进行翻译修正。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某急救中心252名急救人员进行中文版量表调查并进行条目的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中文版急救医疗服务心理弹性量表为6个维度共31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选择
目的:通过质性研究了解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体验,深入了解照顾者照顾负担情况,为量性研究照顾者负担水平及影响因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量性研究详细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的主要因素,旨在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提高照顾者照顾技能,促进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1)2020年3月—2020年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12名颅内动脉瘤患者
目的:通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131Ⅰ治疗患者早期积极心理干预的初步应用,探讨早期积极心理干预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以及对131Ⅰ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癌因性疲乏和积极率的影响,为核医学科临床心理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核医学科分化型甲状腺癌131Ⅰ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
目的:1.制订适用于冠心病合并负性情绪患者的智能计算机辅助治疗方案。2.通过临床应用,评价干预方案的效果,为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方法:1.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方案的制订基于认知行为疗法技术,融合双心医学和心脏康复的理念,建立研究小组。通过系统文献检索、临床调研、专家小组会议等形式制订适用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方案。2.智能
目的:1.检索、评价国内外脑卒中患者居家跌倒风险干预的相关证据,并进行整合与汇总,形成脑卒中患者居家跌倒风险干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居家跌倒的干预提供循证依据。2.将卒中后患者居家跌倒风险的最佳证据在临床进行证据转化,比较临床实践与最佳证据的差距,分析障碍因素,减少卒中后患者居家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应用循证实践证据的积极性。方法:1.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关于脑卒中患者居家跌
目的: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干预方案,分析并验证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ICU)肿瘤重症患者谵妄预防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干预方案的构建。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干预方案。第二部分:类实验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方便抽样选取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20年5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