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的并行DSP算法等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带宽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通信链路越来越向高速、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人们对空间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及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空间激光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通信容量大、保密性强等诸多优点,同时相干光通信技术具有信道容量高、灵敏度高的特点,因此高速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成为空间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数字相干光接收机可以实时处理的最大符号速率受制于DSP和FPGA芯片的处理速度,并行处理算法是高速空间相干光接收机实现的关键所在。此外,在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往往采用高阶调制以提升系统频谱效率和通信容量,这使编码调制成为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围绕面向高速空间相干光PM-QPSK接收机FPGA实现的并行时钟同步算法和并行相位恢复算法以及PM-64QAM相干光传输系统映射方案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10Gbps系统传输速率中,传统的并行时钟同步算法复杂度高对PM-QPSK相干接收机中FPGA芯片的资源量和工作频率形成了较大压力。本文根据空间信道特点和算法FPGA实现要求,设计了低复杂度的并行时钟同步算法。所设计算法通过恰当设置定时误差跟踪信号的个数、并行处理单元路数,优化了资源占用量与工作频率。离线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算法可以满足系统设计目标要求,在测试符号长度为68万、-41dBm接收光功率、收发两端时钟偏差40ppm的条件下,系统误码率小于7×10-5。2、针对空间通信链路中继难从而空间无中继通信链路功率预算要求高的设计目标,设计了便于FPGA实现的并行相位恢复算法。本文分析了块长度的大小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最终选定关键参数块长度的大小为40。在块长度为40的基础上对算法的各个模块进行了 8路并行设计,同时对每个模块进行截位,优化了 FPGA芯片资源占用量与工作频率。离线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算法可以满足系统设计目标要求,在测试符号长度为68万、-41dBm接收光功率、线宽为100KHz时,基于modelsim对设计的各个模块进行了功能仿真并与matlab离线处理的结果进行对比,相偏计算模块的误差低于10-4、相位补偿值的误差在10-6量级,最终经过相位恢复算法以后的数据误码率小于7 × 10-5。3、针对高阶调制时不等错误保护问题,在相干光通信PM-64QAM BICM并行编码和译码系统中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的映射方案。该方案将BICM系统与非规则QC-LDPC码相结合,借助EXIT图分析各个子信道最佳度分布组合。将编码比特按照最佳分布组合分配给各个子信道,解决了高阶调制时引入的不等错误保护问题,从而提升了 OSNR容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连续映射的方式,所设计的两阶段映射方案,瀑布区左移了 0.1dB,在误码率为10-5时,所需OSNR 降低了 0.13dB。
其他文献
思想是思想家智慧的结晶,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为依托,是一定时期的阶级利益和思想观念的体系。本文旨在检讨学术界过去在韩非思想研究中,将“纯理”和“应用”混为一谈的研究方法,试图重新寻找韩非耕战思想在韩国不被重用的原因,围绕政治正当性、国家实力及变法基础建构韩非耕战思想政治遭遇的理论框架,分析韩非耕战思想“发源于韩国”却“用于秦国”的历史事实,以期为重新审视韩非耕战思想乃至整个中国
传输线作为传输能量的媒介在现代生活中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生活中电磁环境的愈发复杂,设备工作频率的逐渐提高,使传输线的电磁耦合问题愈发严重。在实际应用中,传输线的尺寸往往很大,传输线干扰的耦合路径又十分多样,严重的影响了传输线耦合问题的分析与求解速度。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多导体传输线电磁耦合的加速计算算法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空间网格划分方法和
作为构建人工智能视觉系统的重要部分,计算机视觉领域一直广受研究学者的关注。而图像语义分割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关于图像理解的关键性技术,通过给图像中每个像素分配一个语义类别标签来分割图像,其研究成果被应用于诸多领域,包括:汽车自动驾驶中环境场景分割、医学检测中器官图像分割和国防安全中遥感影像分割等。近几年来,深度学习大规模的应用使得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本论文是一篇基于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第三季第一集乌镇和第十六集西塘纪录片的模拟汉英交传的实践报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而由央视出版发行的纪录片已经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翻译工作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汉英交替传译则成为了连接中国与外国观众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在陈述口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口译
汽车虚拟驾驶模拟器是一种能够真实、准确模拟车辆运动特性,且在听觉、视觉上产生真实驾驶体验的仿真平台,是对虚拟现实、三维图形与视景仿真、计算机、人工智能、车辆仿真、数据通信等先进技术与手段于一体的系统化封装。虚拟驾驶仿真在驾驶人员培训、车辆产品研发、驾驶反应评估等方面都有着大量的应用场景,目前各大汽车厂商及相关科研院所都在这一技术领域展开了大量研究。本论文以虚拟驾驶系统的实现作为研究目标,基于视景仿
近年,线上交易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线上交易平台已经浸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由于其所涵盖商品的类别丰富且营销方式多样化,这些纷繁复杂信息为用户挑选商品时带来了诸多不便,从海量的web数据中挖掘潜在的、有价值的客户行为数据,为用户抉择和商家运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对于提高用户体验、实现商家与用户互惠互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目前用户操作行为预测
目的:目前JAK2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研究非常热门,但这方面的研究仍滞后于JAK2与其他常见肿瘤的相关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目前采取了包括手术、化疗、靶向以及其他综合性治疗
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相比,学业成绩普遍较差,局部地区给流动儿童贴上“学习差、纪律差、卫生差”的“三差”标签。如同其他家长,流动儿童的家长也高度重视子女的学业,学习成较差刺痛着流动儿童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流动儿童存在学习困难成为经验主义的共识。论文立足于这一强大的社会需要,以Y市S小学S同学为例子,以“社会工作如何提升流动儿童学习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参与观察法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当前流动儿童
当前泰语传记类文本汉译数量浅薄,关于该方面的翻译研究更是难寻踪迹。因此笔者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传记类文本《母花》的翻译实践为素材,探索传记类文本的翻译方法,以期为之后的同类翻译研究提供借鉴作用。《母花》(??????????????)一书讲述了主人公“汪陈闹花”的生平经历和泰国两仪糖业集团的建立过程。再现了上个世纪华人赴泰打拼谋生的真实状态,刻画了勇敢坚韧、爱家顾家的主人公形象,文
長期以來,古籍修復行業都是以傳統手工方式以漿糊為粘合劑來粘補手工紙作為修復古籍的主要技術。而使用傳統修復技術工作週期較長,工作進度遠遠不及古籍的損壞速度。所以行業內部很早就開展了使用紙漿修復古籍的技術研究。本文首先對傳統古籍修復現狀和所使用修復技術做一簡略的回顧,再以修復民國印本《繪畫千家詩》為案例,上下兩冊分別使用兩種紙漿修復技術來進行修復,從修復前期、中期、後期進行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