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外涵空气换热器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8964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推重比发动机中,热端部件的强化冷却面临十分突出的矛盾:一方面涡轮前温度的提高使得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冷却需求加重;而另一方面增压比的提高使得冷却空气的冷却品质降低。尽管可以通过提高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来缓解上述矛盾,但提高冷却空气的冷却品质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目前采用的外涵空-空换热器是一种较为简单可靠的降低冷却空气温度的办法。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结构空气换热器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对典型结构换热器的热应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相关的应力分布。首先,针对几种不同管道型面的换热器进行了研究,其中扁椭圆形管道由于外形具有良好的流线型,因而外涵道压力损失最小。但是在管内,扁椭圆形管内流道狭窄,流动阻力大,因而压力损失系数最大,椭圆形次之,圆形最小,仅为扁椭圆管的75.5%。相对于普通光滑管,槽纹管在增大了管内流体湍流度强化换热的同时带来了较大的管内流动损失,从而造成管内引气量的减少,这使得它的整体换热能力减弱。堵塞比的增加有效地提高了整体换热器的冷却能力,但外涵压力损失急剧上升,管道间距比H/d=5.5时外涵压力损失系数相比H/d=8时增幅达101%。其次,从强化换热角度对换热器的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光滑管外加上翅片结构有效地扩展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使得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得到增强。随着翅片排列密度的增加,换热器换热能力逐渐提高,外涵道压力损失也相应增加,但是增幅趋势却在减小。同样条件下开缝翅片比光滑翅片的换热能力高,主要是流体在翅片每个缝处形成了小的涡流。这些涡流有效的增加了翅片周围的扰动,提高了换热器单元的换热效果,但是外涵压力损失也相应增大。在固定缝宽为1mm后,开缝间距比为s2/s1=3时换热效果最佳,其翅片周围形成既强烈又连贯的涡流。最后,论文对换热器的结构应力进行了分析。光滑管结构热应力最大位置出现在管道弯曲处;整体平直翅片结构约束了管道的热膨胀变形,导致整个换热器管道进出口端与相近翅片连接处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造成了应力破坏;而在此结构上对整体平直翅片分段处理,很好地缓解了强化换热与应力集中之间的矛盾。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数值仿真及风洞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一种基于双模态燃烧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总体方案、设计方法及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该方案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在进气道内设计
气动发动机(空气动力发动机)是将高压气体存储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与现有内燃机相比,气动发动机的主要优点为零污染、可以使用化石燃料之外的绿色环保能源、能适用于
人工神经网络是通过模拟生物神经网络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它模拟人工神经元将大量简单的节点连接起来,首先通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触角来接受信息,再对该信息进行简单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相关技术的逐渐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物联网技术的研究领域,物联网教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从而与物联网相
尾桨是常规布局直升机用于平衡旋翼反扭矩、保证直升机方向操纵性和稳定性的主要气动部件,其气动特性对直升机的性能、飞行品质、噪声特性等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针对直升机尾桨气
本文介绍了一款双通道数字存储示波器的硬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数字存储示波器以其相当多的优点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模拟示波器,国内数字存储示波器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与国际上主流示波器的差距不断缩小。本课题主要研究了该示波器的硬件设计以及部分相关功能的具体实现。主要结构为ARM+双CPLD结构。本文研究的示波器以Samsung公司基于ARM公司的ARM920T处理器核的S3C2410芯片,采用莱迪思(La
直升机的振动水平是影响整个系统安全性、舒适性、使用寿命以及机载各设备仪表工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而发动机是直升机振动与噪声的主要来源,发动机向直升机的振动传递是目前
本文所研究的无人机地面发射技术是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器将无人机加速推进至一定速度高度后与其进行分离,这种无人机地面发射技术能提高无人机的适用效能和应用范围、增大飞行
翼吊式布局是客机与轰炸机等飞机最主要的发动机布局方式。该布局下,机翼/机身/短舱/吊架(B-W-N-P)组合体间存在着复杂的流动相互干扰。当发动机工作时干扰更为复杂。为了解组合
氢是一种重要的二次能源,能够利用来储存能量,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热值高、燃烧性能好、潜在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氢能的推广主要受到了制氢技术、贮存方式及运输途径三方面的限制。目前现行工业用氢都采用化石燃料制氢和电解水制氢为主要的制氢方法,这样的造氢效率不高,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对环境污染较大。本文利用金属铝与水的反应来制取氢气,不但可以实现现场制氢和即时供氢,而且通过添加不同的矿物组分催化反应降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