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固态发酵释放葡萄籽多酚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ers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酒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葡萄皮渣副产物,但目前其资源化利用程度非常低,如何实现葡萄皮渣资源化利用,是葡萄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葡萄皮渣,尤其是葡萄籽中残留的大量多酚物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葡萄籽多酚的提取率是其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基于此,本课题首先评价了不同品种酿酒葡萄皮渣葡萄籽中不同形态多酚含量、酚类物质组成及其生物活性,其次优选出能通过固态发酵促进葡萄籽多酚释放的微生物,提高葡萄籽多酚的提取率,并研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水解酶与多酚含量的关系,最后研究商业酶处理对葡萄籽多酚释放的影响,对固态发酵促进多酚释放的酶学机制进行初步探索,为基于多酚的酿酒葡萄皮渣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8种葡萄籽中游离态多酚含量为81.32 mg GAE/100 g-1704.92 mg GAE/100 g,缀合态多酚含量为105.25 mg GAE/100 g-2242.62 mg GAE/100 g,结合态多酚含量171.54mg GAE/100 g-874.53 mg GAE/100 g,这三类多酚含量及比例在品种间差异显著。多数品种葡萄籽三类多酚中缀合态多酚含量较高,而蛇龙珠和马瑟兰结合态多酚含量较高。8种葡萄籽这三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但其活性与其中总酚以及部分单体酚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2)以赤霞珠葡萄籽为发酵基质,优选4株真菌进行固态发酵,4株真菌均能一定程度促进葡萄籽多酚的释放,其中红曲霉固态发酵能够最大地提高葡萄籽可溶性多酚含量,发酵后葡萄籽可溶性多酚提高6.42倍,结合态多酚提高1.19倍,可溶性多酚中绿原酸增加了近340倍,结合态多酚中香豆酸、原花青素B1和白藜芦醇的含量显著增加,且发酵后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3)红曲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α-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与葡萄籽可溶性多酚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而木聚糖酶和果胶酶活性与其相关性较低。纤维素酶、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以及低浓度的α-淀粉酶处理葡萄籽能有效促进其多酚的释放,提高可溶性多酚含量,果胶酶处理葡萄籽不能促进其多酚的释放。相对单一水解酶处理,利用复合酶处理葡萄籽的效果更显著(可溶性多酚从59.16 mg GAE/100 g增加至179 mg GAE/100 g),复合酶处理后没食子酸、绿原酸、丁香酸、对香豆酸含量显著增加。
其他文献
鲜食核桃营养丰富,口感脆嫩,核桃青皮果实是目前鲜核桃销售的重要形式,但是在贮藏过程中果实易出现褐变和开裂等问题,褐变会影响种仁的口感和营养品质。低温贮藏对延缓果蔬的褐变、衰老等具有积极作用,但有关不同低温贮藏对核桃冷藏及货架果实品质的影响鲜见报道。本试验以核桃果实为材料,采用不同温度(0、2、5、8℃)条件贮藏,测定核桃果实不同部位冷藏期感官品质、抗氧化相关生理指标和核仁品质的差异,及其不同温度冷
森林覆盖变化引起强烈的生物物理反馈进而影响局部气候。地表温度常用于表征造林的局部气候效应。卫星观测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T)和土地覆盖类型或森林覆盖变化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造林/砍伐对当地地表温度的影响(ΔT)。以往的分析使用不同的方法来量化造林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然而量化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自1999年以来中国实施大规模造林
中国鸡蛋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深加工能力落后。将鲜鸡蛋预煮凝固、剥皮浸渍加工成卤蛋是增加鲜蛋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深受人们喜爱。预煮是卤蛋加工的关键环节,预煮后蛋清蛋黄的凝固程度是影响卤蛋品质的显著因素。目前,通常采用沸水或通蒸汽来预煮鸡蛋,但该法由于加热条件不可控,易造成鸡蛋蛋清蛋黄凝固不均,严重影响了后续卤蛋的加工品质。欧姆加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在鸡蛋预煮的应用中具有潜在优势和广泛的应用
果品在采收、运输、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常因挤压、振动、冲击、碰撞等发生损伤。果品受到机械损伤后,真菌、细菌等会更容易侵蚀损伤部位的果肉,加速果实衰老及腐烂的速度,并进一步感染其他未受损的果品,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有研究指出近红外光谱和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无损检测内部损伤的果品,但光谱是光子在果品组织内吸收和散射作用的综合反映。不同类型的损伤对果品理化特性和果肉组织的影响不同,而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类型的损
自动语音识别是将语音序列转换为文本序列,是实现人机交互的关键技术。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汉语、英语、日语等主流语言的研究以及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很成熟。但藏语作为一种少数民族语言,没有大规模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基础薄弱,导致藏语语音识别技术比较落后,实际应用较少。针对藏语语音识别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并建立了藏语发音词典、语料库、语言模型,重点对藏语语音声学特征的提取以及语音识别模型的构建进行研究
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地球水量时空分布不均衡,加剧了我国干湿区域两极分化程度。黄土丘陵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生态植被覆盖度逐年提升,但树种选取不合理,林分单一等问题加深了该区水资源短缺。通过合理搭配乔灌树种,充分发挥其水土保持效益,对区域水资源持续利用与促进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黄土丘陵区人工乔灌纯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的兴盛,语音识别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学科。目前国内以现代标准汉语为代表主流语言在语音识别上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对于非主流语言来说,比如少数民族语言藏语,前人也做过一些相关的研究,最终取得的研究结果不理想。因此本文以研究藏语语音识别为目的,重点研究了融合多个特征的藏语语音识别。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实现了基于Savitzy-Golay滤波和改进子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红薯生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干燥是红薯采后加工的主要方式之一,能有效延长红薯的货架期,减少腐烂损失。果蔬干燥前通常需进行漂烫,漂烫处理可钝化导致果蔬品质劣变的酶,如过氧化物酶(POD),以达到减少果蔬品质下降的目的。当前最常用的漂烫方式是热水及蒸汽漂烫,其存在耗时长、品质差、环境污染大等缺点。射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加热方法,具有快速与整体加热等优点,常常与传统加热方
胡萝卜(Daucus carota L.var.sativa DC.)又名金参、金笋、丁香萝卜,富含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抑癌物质,其成分中包含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等。但是由于胡萝卜含水率过高(≥80%,w.b.),因此采后胡萝卜存在不易贮藏,易引发腐败病变等问题,严重缩短了胡萝卜的市场货架期。将胡萝卜干燥至安全的水分含量之下是有效的解决采后胡萝卜短板问题的方案(≤10%,w.b.)。常用的热风干燥技术
为了防止或减轻酿酒葡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的各种病虫危害,提高葡萄浆果的质量,化学农药被广泛使用。然而,葡萄浆果中残存的农药不仅影响葡萄酒的品质,也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基于现有QuEChERS萃取法,对其进行改良,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分析方法,研究酿酒葡萄成熟过程中农药残留的变化;分析国内外市售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的分布情况和不同产区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