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创新能力成为了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员工创新行为是组织创新的关键,是企业能否在商业环境中保持优势并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作为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领导的管理方式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影响。然而,已有研究鲜有涉及领导正直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探讨。因此,本文通过探讨领导正直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过程机制,这能够有益于企业和组织提高员工创新行为,丰富领导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创新能力成为了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员工创新行为是组织创新的关键,是企业能否在商业环境中保持优势并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作为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领导的管理方式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影响。然而,已有研究鲜有涉及领导正直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探讨。因此,本文通过探讨领导正直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过程机制,这能够有益于企业和组织提高员工创新行为,丰富领导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采用员工与上司配对成组问卷调查的方法,由员工直接上司评价员工创新行为,员工自评领导正直、创造性过程投入以及知识共享氛围,收集了广州、深圳、长沙、衡阳等地的410份问卷,通过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领导正直通过创造性过程投入与知识共享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结果表明:
(1)领导正直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领导正直对创造性过程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创造性过程投入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创造性过程投入在领导正直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5)知识共享氛围在领导正直与创造性过程投入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6)知识共享氛围调节了领导正直通过创造性过程投入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影响的中介过程,从而表现出有中介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论:领导正直通过创造性过程投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且这一关系受到知识共享氛围的调节,即知识共享氛围水平越高,领导正直与企业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越强。
最后,总结了本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注意是否改变知觉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以往研究中的主流观点认为外源性注意可以提高主观对比度,但这一结果被质疑来源于线索偏向。同时有新的观点认为注意可削弱主观感受的强度。
本实验利用心理物理法,同时结合脑电技术对下列问题进行了探究:(1)外源性注意是否真实地在知觉层面改变了主观对比度?如果是,这种注意的改变具有什么特性?(2)脑神经活动中,尤其是初级视觉皮层,外源性注意对主观对比度的调控机制是怎样的?
实验一在排除了线索偏向的情况下,证实了外源性注意对主观对比度的真实改变:高低两种水平的对比
分享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的社交及认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分享行为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社会认知、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理解是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社会认知因素,但目前尚无研究对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探讨。另外,气质是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个体差异因素,抑制气质的儿童由于存在回避、退缩等反应倾向,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也更少。但是,儿童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抑制气质这一个体差异的影响还不得而知。
本研究旨在探讨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人际互动中的情景记忆,与之相关的一个热门话题是人际合作与欺骗对情景记忆的调节。从行为角度,就合作与欺骗对来源记忆(对他人面孔及与之关联的他人行为的记忆)的调节是否存在他人消极偏向(对他人欺骗行为的来源记忆优于合作行为)尚有争议,无法确定欺骗者检测策略是否成立;此外,研究尚未关注合作与欺骗对目标记忆(对自身行为及与之关联的行为对象面孔的记忆)的影响,无法确定是否存在自我积极偏向。从神经机制角度,无论是在来源记忆还是目标记忆中,研究都尚未关注合作与欺骗如何调节编码相关的相继记忆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在线口碑得到了快速普及,在线评论也成为了人们网购前了解产品信息的重要渠道,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企业的发展策略。在线评论中什么因素影响、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决策成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学术界已经对在线评论展开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少研究也关注到了评论中心理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评论情感的影响,如Ghose和Ipeirotis(2011)、Park和Nicolau(2015)都发现了评论情感会影响有用性感知,ShenY(2012)也发现评论情感会影
周边抑制是指视觉目标刺激周围的视觉环境刺激对目标刺激的知觉及神经反应的削弱作用。周边抑制可以发生在多种视觉特征加工之中,例如,存在对比度周边抑制,即外周刺激包围下的中央刺激的主观对比度被削弱;还存在运动周边抑制,即对于高对比度的运动光栅,对大尺寸的刺激运动方向的判断比小刺激更难,表明人们对大光栅的运动知觉更弱。前人的研究表明运动刺激加工存在视野不对称性。
本论文通过三个实验,采用心理物理法和视觉诱发电位(VEP)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1)运动周边抑制是否存在视野不对称性?哪一侧视野的周边抑制
儿童在学习中出现的无助模式,会对他们的学业表现造成负面影响。父母作为子女长期的榜样,可能会影响子女无助模式的形成。现有研究多关注父母教养行为对子女无助模式的影响,但未见探讨父母自身在挫折后的行为模式是否对子女的无助模式存在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拟探讨:(1)子女是否能觉察到父母挫折后的行为模式;(2)父母挫折后的行为模式对子女的无助模式的形成是否有影响;(3)父母挫折后的行为模式是否会影响子女的智力观;如果是,那么父母挫折后的行为模式、子女的智力观和子女的无助模式
学业拖延是指个体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应该、也自愿完成的学习任务,或学习者把应立即实行的行动延迟至将来的一种非理性行为。近两年研究生被清退的现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学业拖延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专业承诺是影响学业拖延的一个重要因素,压力知觉以及完美主义也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具体的影响机制并不清楚。据此,本研究拟建构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主要目的在于探查完美主义与压力知觉在硕士研究生专业承诺对学业拖延的影响中的机制与条件。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研究生学业拖延量表、研究生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使人们的社交频率降低,社会交往中的问题也更为显现。以往有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社交焦虑问题广泛存在且与多种负面问题相关。大学生处于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过渡阶段,与中学生相比面临更复杂的社交情境和人际关系;相比于阅历丰富的社会人士,大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人际交往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因而面临严重的社交焦虑问题。社会阶层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特点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探究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对考察社会阶层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十分必要。由
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产生背景、基本内涵,探讨了第二代认知科学与机能主义心理学传统之间的继承与超越,评价了第二代认知科学在机能主义心理学传统的拓展上的是非功过。本文对于第二代认知科学及其与机能主义传统关系的考察为澄清心理学的发展脉络、理解作为心理学重要前沿的第二代认知科学思想的实质,进而为做好心理学的学科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代认知科学在心理学内部的矛盾运动中为解决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危机而诞生,其产生深受现象学和实用主义等哲学思想和科学文化成果的
目的:为了减轻抑郁障碍带来地巨大疾病负担,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治疗现有疾病,二是预防新病例地发生。然而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是针对现有病例地治疗,很少有研究关注到抑郁障碍的预防。因此本实验想比较3种不同训练方法(1)正性注意偏向发展,(2)负性注意偏向矫正和(3)注意控制对预防抑郁障碍发作的效应。
方法:通过2阶段访谈从6884名大学生中筛查出不符合抑郁障碍诊断和其他精神障碍诊断,但有持续抑郁症状(即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评分大于13分持续2个月)的68名被试。将他们随机分到正性注意偏向发展训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