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绿色建筑符合我国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发展迅速,导致绿色建筑理论支撑和国家法律规制严重不足,无法为促进绿色建筑立法提供充分的基础和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深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反映出了绿色发展理念被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进行地如火如荼,各地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建筑符合我国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发展迅速,导致绿色建筑理论支撑和国家法律规制严重不足,无法为促进绿色建筑立法提供充分的基础和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深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反映出了绿色发展理念被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进行地如火如荼,各地区不断涌现出绿色建筑政策来适应当前绿色建筑发展需要,这也为绿色建筑立法研究进一步提供了探讨空间。本文就是基于我国当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以及所遇到的问题来研究完善绿色建筑立法,为绿色建筑良好发展提供立法意见,发挥立法的引领作用和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研究绿色建筑立法发展现状,发现我国绿色建筑立法现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绿色建筑立法成功经验,为完善我国绿色建筑立法提出建议。本文框架从引言开始共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引出话题,总体交代了本文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绿色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利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系统研究法进行研究,指出了本文从宏微观把握、结合现代化管理研究绿色建筑发展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绿色建筑概述,承接第一部分进一步了解本文绿色建筑主题,充分介绍了绿色建筑基本概念、特征以及发展历程,也是了解本文主题之开端。第三部分是我国绿色建筑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对上述认识的基础下,通过对我国绿色建筑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立法现状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1)绿色建筑立法理念滞后(2)绿色建筑法律体系不健全(3)现行绿色建筑的法律规定内容不全面(4)绿色建筑配套法律制度不完善。第四部分是国外绿色建筑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总结英国、美国、日本绿色建筑立法成功经验为完善我国绿色建筑立法提供参考。第五部分是完善我国绿色建筑立法的建议。归纳我国绿色建筑立法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绿色建筑实际情况,紧扣绿色建筑立法问题,提出了明确我国绿色建筑的立法导向,完善我国绿色建筑法律体系,完善绿色建筑立法的内容,健全配套的绿色建筑法律制度建议,完善我国绿色建筑立法。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汽车中的研发与运用,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极为重要的发展契机。在自动驾驶汽车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应积极对此进行规制。因为自动驾驶汽车与传统机动车的区别显著,现行道路交通事故的侵权责任制度无法直接对其适用。鉴于此,本文运用了比较分析法、价值考量法以及文献研究法,介绍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以及由其引发的侵权责任的特殊性、适用传统侵权责任制度的困境、域外先进立
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蓬勃发展,自动驾驶汽车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但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现有的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的规定,若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机动车存在缺陷,可适用产品责任,由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自动驾驶汽车属于机动车,但自动驾驶汽车结构复杂,涵盖高性能复杂嵌入式系统、算法程序
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使得互联网技术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愈加紧密。这不仅影响着社会形态,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然而从2018年开始受到社会关注的大数据“杀熟”行为正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尽管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经营者行为的规制做出了一些法律规定,但现有的规定在具体适用中存在困境。因此,对大数据“杀熟”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进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交易形式的增多与变化,进而导致了以物抵债案件的数量呈现指数级增加。以物抵债的形式不断多样化,从最初的以房抵债、以地抵债到现在的以车抵债、以股权抵债、以知识产权抵债和以劳务抵债,种类繁多的抵债物类型,也为以物抵债纠纷的处理和解决带来了新的挑战。直至目前,我国法律条文中并没有关于以物抵债的明确规定,认定以物抵债的性质和效力并不清晰,存在模糊性和争议性,从而造成司法实践中各级各地法
从快递服务业的发展历程来看,相比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我国快递服务业起步较晚。但在电子商务产业的拉动下,快递服务业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市场规模稳步推高,业务量全球领先,并赋能国内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而作为快递服务运行基本方式的快递服务合同,其概念、内容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依旧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阶段,目前依然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制,在解决快递服务合同纠纷方面一直参照适用货运合同或邮寄服务合同的法律规定
我国《民法典》第933条对于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的损害赔偿范围进行了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合同当事人行使任意解除权。但是,这种抑制并不直接而且对于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限制性约定效力的诉讼纠纷效果甚微。传统民法中,委托合同是无偿的,受托人负有无偿为委托人处理事务的义务。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增多,无偿的委托合同逐渐退出大众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有偿民事委托合同或者商事委托合同
随着我国住宅商品化改革的推进,物业服务行业发生巨大变化,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这迫切的需要我们有明确的物业服务合同,规范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正式通过,在合同编以有名合同的形式对物业服务合同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其中包含着不少的亮点和进步,这是物业服务合同法律制度建立的标志。但是现有物业服务合同还存在合同当事人规定不明确、合同权利义务不明晰、前期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网络的普及对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和平台,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网络名誉侵权。因为网络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所以人们对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但是法律永远都存在滞后性的问题,相关规范和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海量的言论信息缺乏合理的监管,导致网络中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层出不穷。尤其是近年来关于网络舆论暴力的事件接连发生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手机,不断更新迭代,集通讯、拍照、摄像、录音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数字技术的发展更是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使人们的生活较之过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自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随时将身边的轶闻趣事拍成视频资料,通过社交平台进行传播与分享,丰富了大众的娱乐方式。科技的发展进步虽然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
当今国际社会,经济一体化趋势促使各国合作日益密切,全球化进程致使人口流动频繁。与巨大的人口流动与迁徙相伴的是多种类别的传染性疾病频频爆发,例如SARS、埃博拉病毒等,而传染病引发的公共健康危机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形势强化了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制度价值。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诸如新冠病毒疫苗等专利药品的高昂价格与供不应求的态势极大地挑战已有的药品许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