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发酵废水AOAA强化脱氮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b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餐厨垃圾发酵废水氨氮浓度高、碳氮比低、脱氮碳源不足的问题,研发餐厨垃圾发酵废水AOAA(Anoxic/Oxic/Anoxic/Anoxic)强化脱氮技术。研究构建出基于短程硝化-反硝化的低碳氮比高氨氮废水AOA(生物膜、活性污泥)强化脱氮系统,重点探究了AOA系统污染物沿程降解规律;并利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AOA系统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及优势功能菌属。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强化AOA系统的脱氮效能,提出强化脱氮技术路径一:从初沉污泥中提取碳源,加入餐厨垃圾发酵废水AOAA系统A3-O3工艺段,为此,系统研究了基于铁及其化合物的初沉污泥强化水解酸化碳源提取技术;并考察了基于污泥提取碳源投加的餐厨垃圾发酵废水AOAA-混凝组合工艺处理效能;同时,提出强化脱氮技术路径二:在餐厨垃圾发酵废水AOAA系统A2工艺段构建生物-电解耦合系统,成功富集出自养反硝化菌群强化系统的脱氮效能,并重点探究了电流强度对系统脱氮效能的影响,考察了基于生物-电解耦合的餐厨垃圾发酵废水AOAA系统脱氮效能,揭示了系统强化脱氮的微生物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采用逐级提升氨氮负荷的方式,经过27d运行,成功构建出基于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高氨氮废水AOA强化脱氮系统,其中,生物膜系统NH4+-N、TN、COD去除率分别为83.45±0.82%、76.90±0.21%、88.11±0.05%,NO2--N出水浓度为65.10mg/L,亚氮累积率98.42%,效能优于活性污泥系统;DO浓度对短程硝化系统构建影响显著,短程硝化生物膜系统构建适宜DO为3.5±0.5 mg/L。系统中优势的脱氮功能菌属主要有Chryseobacterium、Stenotrophomonas、Bacillus、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Ottowia、Sphingobacterium、Gemmatimonas、Bradyrhizobium、Azospira、Rhodobacter。系统通过短程HN-AD、内源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等多路径协同脱氮。零价铁对污泥强化水解酸化碳源提取的促进作用强于磁铁矿。在p H 9、温度55℃条件下,对照组的SCOD和TVFAs浓度分别为8310±125和3819.09±84.51mg/L,VSS减量为27.91%,NH4+-N释放量为679.30±62.13 mg/L,PO43--P释放量为4.07±0.93 mg/L;磁铁矿组和零价铁组的SCOD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4.60%和20.47%,TVFAs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5.82%和30.43%,VSS减量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66%和36.30%,NH4+-N释放量无显著减少,PO43--P释放量分别减少了33.42%和35.14%。初沉污泥水解酸化碳源投加C/N对餐厨垃圾发酵废水AOAA系统A3-O3段脱氮效能影响显著。当C/N为3时系统脱氮效能最高,生物膜和活性污泥AOA系统出水NOx--N去除率分别为70.32%、66.28%,TN去除率分别为78.81%、76.12%。电流强度对高氨氮废水生物-电解耦合AOAA系统效能影响显著,在最佳电流强度50m A下,生物膜-电解耦合系统脱氮效能优于活性污泥-电解系统,NH4+-N、TN、COD去除率分别高5.67%、6.07%、0.22%。生物-电解耦合工艺对A2单元的脱氮效能提升显著,与未加载电解时相比较,TN去除量提高了86.41%。系统中优势的脱氮功能菌属主要有Chryseobacterium、Stenotrophomonas、Bacillus、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Proteiniclasticum、Bradyrhizobium、Thermomonas、Ottowia、Gemmatimonas、Truepera、Brevundimonas、Rhodobacter;系统通过短程HN-AD、内源反硝化、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等多路径协同作用脱氮。在温度30℃时,餐厨垃圾发酵废水AOAA(生物膜-电解耦合)-混凝组合处理系统,出水NH4+-N、TN、COD、BOD5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规定”的排放标准。其中,AOAA系统NH4+-N、TN、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23%、98.34%、93.0%;混凝工艺单元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8%。AOAA系统和混凝单元对COD去除的分担率分别为94.2%、5.8%。处理实际餐厨垃圾发酵废水的AOAA强化脱氮系统中优势的脱氮功能菌属主要有Chryseobacterium、Stenotrophomonas、Bacillus、Pseudomonas、Alcaligenes、Paracoccus、Proteiniclasticum、Bradyrhizobium、Thermomonas、Ottowia、Gemmatimonas、Truepera、Brevundimonas、Petrimonas、Luteimonas、Thiopseudomonas、Methylobacillus、Vitellibacter,系统通过短程HN-AD、内源反硝化、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等多路径协同脱氮。
其他文献
视觉识别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校园物流车智能化运行离不开视觉识别技术。然而,由于校园物流车硬件设备受限,视觉识别算法的部署与应用存在一定的挑战。本文以校园物流车为应用对象,研究了其运行过程中的行驶目标检测问题与包裹文字识别问题,通过设计面向校园物流车的轻量级深度神经网络算法,提出针对上述两类典型视觉识别任务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改进的一
慢性伤口指无法通过正常有序的修复过程,及时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完整状态的伤口。糖尿病伤口具有高复发率,高截肢率以及高死亡率,是慢性伤口的典型代表。据统计,全世界有超过650万的糖尿病伤口患者,每年的医疗费用超过250亿美元。目前常见的糖尿病伤口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生长因子应用、皮肤移植、负压伤口治疗、高压氧疗等。这些常规治疗策略的弊端在于治疗时间长、成本高,且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糖尿病伤口的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事故致因理论表明不安全行为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对减少建筑业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而大量研究表明安全氛围是安全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施工班组是建筑工人安全管理的最小组织,目前建筑业对施工班组安全氛围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文基于建筑工人施工班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资源开采等人类地下活动频率的剧增,地下工作的深度越来越深。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以“三高一扰动”为代表的深部岩体工程问题。即岩体的应力环境呈现出高地应力,高孔隙压力,高地温等特点。另外,工程活动及构造作用将会显著改变岩体围岩环境,应力状态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σ1>σ2>σ3),岩体贮存环境呈现出流固耦合状态乃至多场耦合状态。本文基于自主研制的“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调节围绝经期肝郁证大鼠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去势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围绝经期肝郁证大鼠模型,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围绝组(去势+0.9%氯化钠溶液)、围绝肝郁组(去势+CUMS+0.9%氯化钠溶液)和柴胡疏肝散组(去势+CUMS+柴胡疏肝散),每天1次,连续干预21 d。检测强迫游泳不
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如若处理不当排入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由于转运站渗滤液独特的水质水量特点,目前并没有高效、成熟和经济的处理工艺用于工程实践,传统的生物处理虽然能去除大部分有机物,但对于转运站渗滤液中的腐殖酸、富里酸等难降解有机物去除效果差,导致生化处理出水很难达标排放,需进一步对其深度处理。针对目前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面临的处理成本昂贵,运行维护复杂,难以实际工程应用等问
行星齿轮传动以其大传动比、高功重比、传动平稳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机发电、汽车、船舶、矿山、起重运输等领域。均载是衡量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对提高行星轮系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高机动非惯性系下运行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随机体一起做空间运动,受到附加效应作用,将对行星齿轮传动的均载特性产生重要影响。本论文以某行星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行星轮系内部非惯性系和机动非惯性系附加
锶渣是天青石采用碳化法制备碳酸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渣,目前锶盐企业采用的主要处理方法是堆存处理,堆存的锶渣会产生含有较多污染物的渗滤液,这严重的威胁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另外,锶渣中的锶含量与低品位天青石相当,接近20%,为了避免锶渣中锶资源的浪费,需要对其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避免锶渣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实现锶渣的资源化回收利用,一直是锶盐行业想解决却未解决的问题。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重庆市大足
超声波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指向性,能量集中且穿透力强,在工业无损检测、医疗成像诊断、海洋渔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超声波的检测中,传统的电学超声传感器存在声阻抗大、响应带宽窄、复用性差等问题,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与电学超声传感器相比,光纤型超声传感器具有结构紧凑、高灵敏度、抗电磁干扰等诸多优势,已成为超声应用领域的研究重点。目前光纤型超声传感器主要有光纤光栅型和干涉型两大类,光纤光栅型超声传感器
我国地域辽阔,但负荷中心与能源基地呈逆向分布,如何把远离负荷中心的电能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的输送到用户端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线路造价低、经济性好、传输距离远、损耗小等优点,因此,其在远距离输电中的应用愈发广泛。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主要包括采用电流源型换流器(Line Current Converter,LCC)的输电技术和采用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