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轴应力条件下砂岩采动力学及渗流特性的试验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rrr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资源开采等人类地下活动频率的剧增,地下工作的深度越来越深。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以“三高一扰动”为代表的深部岩体工程问题。即岩体的应力环境呈现出高地应力,高孔隙压力,高地温等特点。另外,工程活动及构造作用将会显著改变岩体围岩环境,应力状态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σ1>σ2>σ3),岩体贮存环境呈现出流固耦合状态乃至多场耦合状态。本文基于自主研制的“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对砂岩真三轴力学性质、采动力学性质、采动致灾机理、渗流特性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砂岩在不同开采深度应力条件下的强度、变形、声发射以及破坏特性;不同卸载速度对砂岩强度、变形、破坏特性的影响;以及真三轴应力气固耦合条件下砂岩渗透率、变形、应力敏感性行为特征。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对不同采深应力条件下砂岩的采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采深的增加,砂岩在位移型扰动和应力型扰动作用下破坏时峰值应力均逐渐增大,同一采深应力条件下应力型扰动作用下砂岩的强度要比位移型扰动要高的多。位移型荷载作用下,试件的峰前扩容随着采深的增大而减弱,破坏模式由张拉破坏逐渐向剪切破坏转变,裂纹形态从复杂多样的张剪伴生裂纹向单一剪切裂纹转变;在应力型扰动作用下,试件呈现出加速扩容的态势。②不同采深砂岩真三轴力学试验表明:砂岩在采动应力作用下,不同采深条件下声发射行为均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即在孔隙压密和弹性阶段基本不产生声发射,在屈服阶段或破坏瞬间产生大量声发射。随着采深的增大,开始加载到产生大量声发射所需时间发生了滞后,且σ2、σ3越大产生大量声发射所需的最大主应力σ1也越大。③采动动力灾害是弹性能释放过程,沿工作面(卸荷)方向应力减小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岩体表现为沿着卸荷面的加速扩容。并随着采深的增大,从张拉破坏向剪切破坏转化、层裂破坏模式逐渐减弱、裂纹数量减小、岩体破坏的块度增大、完整性更好。④在不同卸载速度的真三轴力学试验中,最大水平主应力卸载速度越大,砂岩试件垂直方向的峰值应力越小、X方向主应变越小、Y方向主应变越大,并且扩容现象发生越早,扩容量增大。岩样破坏模式由剪切破坏为主向张剪破坏转变,在靠近卸荷面处张拉裂纹表现突出。最小水平主应力卸载速度越大,砂岩试件垂直方向的峰值应力越小,最大水平主应变逐渐增大,最小水平主应变逐渐减小,体积应变逐渐减小,扩容量越大。裂纹由Z主平面逐渐向X主平面转移,破坏模式由张剪破坏向拉伸破坏转变。⑤在真三轴渗流试验中,中间主应力及中间主应力系数b对砂岩的渗透率、变形有着显著的影响。中间主应力系数的越大,随着最大主应力的增大最大主应变增长速率减缓,中间主应变由负转正且变形量逐渐递增,最小主应变的变形量也逐渐增大,归一化渗透率的减小速率增大。⑥通过对试验数据与众多经典渗透率模型对比、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真三轴应力条件下,砂岩渗透率的演化规律相比较于孔隙度模型而言,S&D模型和TTP模型有着更好的拟合度,且S&D模型没有考虑砂岩的各向异性,故TTP模型对砂岩渗透率的演化描述更加准确。⑦基于TTP模型拟合结果,分析了Cf值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最大主应力的增大砂岩的应力敏感性降低,但其下降速率变慢;同时,中间主应力和中间主应力系数的增大均会导致应力敏感性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他文献
能源是工业革命纵深推进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根本,从何处获取和怎么获取能源就成为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是科学家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过去两百年里,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全球最主要的消耗能源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污染问题迫使人类必须寻求可再生清洁能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物联网的不断发展,采用电池为无处不在的传感器供电已不再实际
城市管线因为腐蚀、第三方破坏、自然灾害等问题事故频发,而综合管廊可以减少事故并避免重复开挖,所以将管线在综合管廊中敷设并进行集中管理是一个极佳的解决方案。然而相关规范规定燃气管道必须单独成舱,使得燃气管道入廊费用和维护费用过高,所以考虑将燃气管道和给水再生水管道共舱敷设。因此,水气舱的安全性是这种方案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水气共舱条件下的天然气泄漏和爆炸风险进行了详细研究。首先建立了单燃气管单水管
无槽永磁直线电机能够直接将电能转换为直线形式的机械能,具有体积小,推力密度高,无磁阻力,动态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小功率皮革冲孔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无槽型永磁直线电机较大的电磁气隙导致了电机在冲击运动过程中绕组损耗大、散热困难等问题,限制了电机的安全和可靠运行。为此,本文从电机损耗和电机散热两个方面出发,通过理论计算、有限元仿真和样机实验等方法,对无槽永磁直线电机冲击系统特性、电机磁场分
微流控芯片利用微通道实现微小流体的操纵,具有体积小、反应速度快、集成度高等优势,这种优势给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进步,却也存在由物质含量少带来的过程监测难题。针对微流控芯片中物质变化过程在原位、实时、无损监测上的需求,本论文提出利用光流控技术对反应过程进行实时、无损检测,并以生物矿化这样的复杂反应系统为检测对象,对其变化过程的4个重要阶段:超饱和、非晶态、成核及生长等过程实现监测。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
随着社会创新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以企业主体为核心的创新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众包设计服务模式作为一种利用Internet汇聚社会分散创新资源的新型服务模式,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当前众包设计服务模式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简单型任务,而对于占据社会生产重要地位的复杂型任务,如何实现众包设计服务过程的服务资源精准匹配和服务资源组合的优化选择,是广大众包设计平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滚动轴承是旋转机械的重要组成部件,一旦出现故障就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带来人员伤亡。因此,准确预测滚动轴承的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对旋转机械的视情维修意义深远。当前对轴承RUL预测的关键在于构建合适的退化指标和预测模型。深度学习由于其强大的特征表达能力和自适应提取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基于数据驱动方法的滚动轴承的寿命预测中,但目前提出的大多数基于深度
三甘醇脱水装置是重要的石化生产设备,具有设备多,故障机理复杂的特点。由于其高温高压的生产环境,当其发生故障时,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重大事故。因此,为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对脱水系统进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三甘醇脱水装置在运行中产生了大量的监测数据,这些工业大数据蕴含了设备的状态信息,基于此,本文以三甘醇脱水装置为研究对象,以实现三甘醇脱水
视觉识别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校园物流车智能化运行离不开视觉识别技术。然而,由于校园物流车硬件设备受限,视觉识别算法的部署与应用存在一定的挑战。本文以校园物流车为应用对象,研究了其运行过程中的行驶目标检测问题与包裹文字识别问题,通过设计面向校园物流车的轻量级深度神经网络算法,提出针对上述两类典型视觉识别任务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改进的一
慢性伤口指无法通过正常有序的修复过程,及时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完整状态的伤口。糖尿病伤口具有高复发率,高截肢率以及高死亡率,是慢性伤口的典型代表。据统计,全世界有超过650万的糖尿病伤口患者,每年的医疗费用超过250亿美元。目前常见的糖尿病伤口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生长因子应用、皮肤移植、负压伤口治疗、高压氧疗等。这些常规治疗策略的弊端在于治疗时间长、成本高,且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糖尿病伤口的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事故致因理论表明不安全行为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对减少建筑业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而大量研究表明安全氛围是安全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施工班组是建筑工人安全管理的最小组织,目前建筑业对施工班组安全氛围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文基于建筑工人施工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