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赴美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与语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aote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跨文化交际能力日益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层面,跨文化敏感度指的是人们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欣赏及接受的程度。研究表明,跨文化敏感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很大影响。同时,传统的英语语言学习往往更多地关注词汇和语法学习,忽略语用能力的习得,由此导致学用分离。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尽管国内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者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语用能力都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探讨,但对于二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甚少;且研究对象多局限于国内大学生和来华留学生。近年来,我国赴海外就读留学生的数量逐年上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直接影响到其留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为了解中国赴外留学生这一群体跨文化敏感度与语用能力的现状及相互关系,笔者利用在国外一年的修学机会,对中国赴美留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中国赴美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现状如何?其各个维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若有,存在何种差异?(2)中国赴美留学生语用能力现状如何?其各个维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若有,存在何种差异?(3)中国赴美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同语用能力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若存在,如何相关?本研究选取美国佛蒙特大学和圣迈克学院60名中国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跨文化敏感度问卷)、测试(语用能力调查测试)以及访谈法,收集了该群体跨文化敏感度和语用能力的相关数据。随后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到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访谈进行定性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整体来看,当前中国赴美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得分处于较高水平。在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维度中,均值最高的是尊重文化差异,其次是互动享受、互动参与和互动专注,而文化自信水平得分最低。此外,研究对象所处学校的类型以及他们与母语者的交流频率对这五个维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当前中国赴美留学生的语用能力总体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社交语用能力的总分值高于语用语言能力的总分。此外,研究对象所处的年级、学校的类型以及他们与母语者的交流频率对这两个维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中国赴美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与其语用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且研究对象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维度均与其语用能力呈显著相关。其中,互动自信和互动享受对语用语言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尊重文化差异对社交语用能力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以上发现,笔者提出了一系列提高二语习得者跨文化敏感度以及语用能力的建议,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针对无人机宽带数据链地空高速数据传输需求,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提出一种2.0Gbps高速调制解调器实现方法。从总体角度阐述了设计原理和实现架构,介绍了相关的软硬件关键技术,通过软硬件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速度需求与现有硬件最高运行时钟有限的矛盾。通过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相比传统无人机地空调制解调器,所提方法传输速率提高近10倍、带宽利用率提高2倍以上。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方向性、导向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明确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这一问题,是解决教学应该“教什么”和学生应该“学什么”问题的前提。在以往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只需要明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学到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样的方法和技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哪些提升即可。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取代了之前的三维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指向核心素养
本研究以翻译过程为导向,研究有声思维实验法(TAPs)在译者大脑中将翻译思维形象化的过程,展示译者在处理翻译任务时的思维活动,特别是在遇到翻译难点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以往翻译过程研究的空白。本研究以一名对物理有一定了解的高级翻译人员和一名对物理知之甚少的翻译初学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声思维法(TAPs)进行实验获取数据。比较了不同层次译者在翻译认知过程、翻译水平、翻译策略
如今,考虑到当下的教育背景,在线教育不再是止步于高等教育,相反,它已经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应地,对MOOC平台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对基础教育也有着愈来愈重要的超前意义。此外,在基础教育阶段,评价作为其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对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得在线教学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
中学时期是学生摄取知识、学习语言的关键阶段,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阅读和写作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对语言技能中的阅读、写作等技能提出五个层次的目标要求。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形式,写作则是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二者在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于阅读和写作是分裂教学的,这对于学生综合习得语言并能够恰
儿童诗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之一,是幼儿接受文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儿童诗讲究韵味和意境,相比于其他文学样式更易给予幼儿心灵与情感的陶冶。在幼儿园开展儿童诗欣赏活动,能够有效发挥儿童诗对幼儿成长的多元价值,引领幼儿树立健康的审美趣味,塑造幼儿健全人格。但是,当前幼儿园并未对儿童诗欣赏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在实施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幼儿园儿童诗
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部分问题,课本中的英文阅读材料不充足且缺乏时代性,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只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重点单词以及词组,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技巧的培养,因而当学生遇到较长的文章或者含有生词的阅读时,部分学生无法分析理解文章,导致其失去对于英语阅读的信心,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两极分化严重。就以上现状,并基于可理解输入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笔者指出
2020年3月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中职英语新课标),在课程实施的教学要求部分有“开展活动导向教学”和“尊重差异,促进学生发展”等内容,与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ener,1983)的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关注学习者的个体智力差异和从多元智能角度实现学习高度符合。在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英语的单元教学设计中引入多元智能视角,
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承载着知识的传递、学习方法的获得等重要任务。高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阶段,其英语阅读教学无疑对学生思维的完善、素养的提升意义非凡。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提出了更多的任务和要求,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文本意义的获得,更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全面反思学习和课内外资源高度连通的学习。这就意味着英语阅读教学要在能够使学生把握基础
写作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技能之一,也是一个人思维能力的综合反映。国内外学者不断研究探讨新的写作教学方法,如过程体裁教学法、写长法等等。但是,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提供范文、学生背诵,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等问题。学生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恰巧说明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以进行独立思考。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写作当中缺乏思维品质的问题。2017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