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我国政府转变职能,为市场松绑,激活市场活力,突破改革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2014年我国全面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注册资本认缴制、证照分离、年报公示等一系列改革制度极大地激活了市场活力,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市场监管迎来了前所未有之“变局”。特别是广东省,广东省作为全国先行先试区,在事前“宽进”和事后“严管”上出台了很多法规政策,弥补了商事登记领域内很多制度空白,既全面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也大幅提升了企业开办便利度,营商环境不断得以优化,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在商事登记制度上一直缺乏统一立法,广东省先行先试的很多措施,展现了地方立法的特殊性,也暴露了位阶不高的局限性。202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事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草案)》(下文简称《商事主体登记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草案)》(下文简称《市场主体登记条例(草案)》),这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立法,必然对广东的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既解决了当前广东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也促进了广东商事登记相关法规文件的“立改废”工作,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本文将以全国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背景,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商事登记制度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推进商事登记改革的对策分析,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访谈等方法,以广东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持续推进中可能遇到的难题,结合《商事主体登记条例(草案)》的新规定提出建议(由于《市场主体登记条例(草案)》尚未正式颁布,本文暂以《商事主体登记条例(草案)》作为研究蓝本),以达到完善和推进广东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目标。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商事登记、商业登记、工商登记、商事主体及市场主体登记几个概念进行对比,并对商事登记的属性进行了阐释,为下文开展对广东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问题和建议的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广东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概况进行了分析,包括:对广东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前的制度评价、改革的背景及历程介绍、立法梳理、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成效。通过广东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前后的制度评价和分析,突显改革取得的成效之大。第三部分是对目前广东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论述,主要从过低的准入要求导致市场存在安全隐患、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存在制度缺陷和信息公示制度不够完备等几个方面展开,这些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第四部分对国外商事登记制度的经验借鉴,总结出对广东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启示。论文最后一部分则结合《商事主体登记条例(草案)》的积极影响和尚未完善之处,从完善形式审查模式避免虚假登记、建立兼顾事前事后的市场监管体系、优化信用信息公示机制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实现对广东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理论探索,为推进和完善我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供及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针对性的方案。
其他文献
认罪认罚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前沿阵地,是继刑事速裁程序试点改革后,与“以审判为中心”及庭审实质化、程序分流等改革相配套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在当代社会的最新发展。此决定对其进行过程同步性、全程持续性研究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该制度在依法及时惩治犯罪、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推动繁简分流、提升诉讼质量效率、完善多层次刑事诉讼程序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目前已经出台了新法规和指导意见
长期以来,公正和效率是刑事诉讼改革的价值追求目标,也在此价值下指引着我国刑事诉讼的改革发展方向。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从2014年开始正式在我国部分城市试点,经过四年的经验总结,并在实务界、理论界反复论证之后,于2018年正式写入新《刑事诉讼法》,标志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成了以点带面的阶段性胜利,赋予其以法律保障。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纵深开展,各种程序设计及制度保障也日渐完善,但也存在诸多值得我们深入
近年来,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假借“借贷”之名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将其统称为“套路贷”。随着“套路贷”案件的大量涌现,其涉及的范围愈加广泛,不仅侵害了他人的财产安全,同时还有可能侵害他人的人身安全。“套路贷”自出现以来就引起学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其仍是新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目前理论上对其研究仍不够全面和深入。在此前的研究中,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套路贷”的犯罪化路径方面,而对于确定为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正式实施时间为2013年10月1日,第一次通过法律立法的形式去规范旅游市场,以法律条文具体规定旅游者权益保护,在法制保障和制度支持层面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第1次修正,后于2018年通过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第2次修正。《旅游法》正式实施以来已近七年,距离第二次修正也已两年有余,是
比较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式与宣传手段,拥有独特于其他形式商业广告的鲜明的优缺点,因此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起初比较广告在许多国家是被视作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而经过对比较广告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这些国家逐步认可了比较广告拥有一定的正当性。但比较广告也极易违法,当经营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罔顾竞争规则,便很可能构成不正当比较广告,这需要完备的法律予以规制。不正当比较广告是在比较广告的基础之上,由于某些原因失去了
植入式广告最早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将商品信息巧妙地隐藏于场景或情节中传递给观众,获得了良好的广告效应,影视剧制片方和广告主都从中受益,实现了互利双赢。而后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植入式广告已经渗透到了越发广泛的传播媒介中,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电视广告,成为广告行业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然而,对于植入式广告这一新型的广告模式,我国尚未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即便在2015年全新修订的《广告法》中仍
毒品犯罪是围绕着毒品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刑事犯罪。在实际审理毒品犯罪案件的过程中,对毒品数量的认定方面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争议且亟待完善,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社会和制毒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毒品开始涌现,对于毒品的数量认定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禁毒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2019年召开的第七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要求毒品犯罪要坚持从严惩处与精准打击并重。在此精神的要求下,对于毒品数量的认定也应不断细化与完善
自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死刑的废除问题之后,死刑废除问题已经过两百多年的讨论。死刑虽然对特殊预防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程序上考察,其因可能造成误判的无法逆转而难以通过公正性的检验,从实体上来考察,死刑应当被分配给侵犯的权益的价值不低于生命价值的犯罪,经济犯罪、非暴力犯罪等不应再设置死刑。此外死刑本身具有酷刑性,有违人道。人道性不允许用残酷的刑罚来惩罚和预防犯罪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科技型企业处于科技创新的前沿,企业通过科技研发,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而获取利润。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商标权、著作权以及专利权,其中专利权的科技含量最高,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贡献的力量也相对较高。专利权价值的实现,需要对其进行技术转化,将无形的技术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但从我国目前的专利权发展现状来看,结果不甚乐观,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
在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时代,依法行政应该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在税收领域实行依法行政,就是要全面推行“依法治税”,而“依法治税”的本质要求,在实体法上就是要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在程序法上就是做到“有权利必有救济”。纳税人在程序法上的救济体现在税收纠纷的解决方面,纳税人通过申请税收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解决税收纠纷。税收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内容主要分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税务行政诉讼制度、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