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友厚与大阪商企的近代转型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zh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户时期的大阪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全国物资流通要冲,因而具有“天下厨房”之称。然而,近世后期由于西方商品经济流入日本,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御用金(临时税金)缴纳、株仲间(同业组合)解散、银币废止、藏屋敷(仓库)废止等一系列举措,导致大阪失去原有的经济优势。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变革中,大阪商家经营模式以及人事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秩序发展,以及传统商工业者面临社会角色和伦理价值观向近代转型的问题。五代友厚通过建立弘城馆、朝阳馆、金银分析所、大阪株式取引所、大阪商法会议所、大阪商业讲习所等一系列财界基础设施,促使大阪形成完整的经济体系,并帮助小野组、鸿池家、住友家、加岛屋等商家顺应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发展历史潮流,成功的从封建性的家族企业向近代化企业转型。因此,本文选择有“大阪经济之父”之称的五代友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五代友厚的商企实践活动考察,阐明大阪商企近代转型的成因及方式。
  本文援用管理学、伦理学的相关理论,运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企业发展史以及伦理思想史的角度,对五代友厚商企实践活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研究,阐明了五代友厚在经营模式、人事管理以及商企经营伦理转型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揭示了其对促进大阪商企近代转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意义,并为我国企业在经营模式、人事管理方面的改革以及经营伦理的建构路径提供了借鉴及启示。
  五代友厚的商企实践活动与大阪商企的近代化发展关系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1)五代友厚的商企实践活动促进了大阪商企经营模式的近代化。五代友厚采用“商社合力”经营模式促使近世后期大阪商家以“家”为基础的经营模式向相互协作的株式会社模式转变,淡化了町人(商工业者)的主从意识、连带意识、家业意识。五代友厚采用“士洋结合”产业模式促使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帮助商家迅速适应新市场经济秩序发展的要求。
  (2)五代友厚的商企实践活动促进了大阪商企人事管理的近代化。五代友厚通过导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改良职工待遇的方法对封建性的奉公人制度进行改革,并通过加强职工培训以及创立大阪商业讲习所的方式培养近代化商业人才,加快了商人汲取知识的速度,为大阪近代商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五代友厚的商企实践活动促进大阪商人伦理思想的近代化。五代友厚既将“诚信经营”渗入到近代工商业者的经营方针中促使商人形成信实等价的交换观和诚信谦和的交往观;又将“公性伦理”融入到大阪商人伦理道德建设之中,促使商人产生产业报国伦理精神和国益性经营伦理思想,对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美国学者格里塔·加德(Greta Gaard)是当代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和批评的杰出代表,其全球性跨文化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第三世界妇女解放及物种公正、生态女性主义创作与批评等建树,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创作与批评的发展。学者、环境活动家、同性恋者、素食者及达摩教义修行者等多重身份,铸就了她生态女性主义的显著特点,其跨界拓展的广泛性、公正性及包容性,为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文学创作与批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以影视作品为代表的视听作品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此类作品的翻译也日益引起重视。视听作品中通常有多种模态存在,视听翻译也因此具有突出的多模态性。多模态研究融合了不同模态的信息,为视听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有助于提高相应作品的翻译水平。  翻译策略历来是翻译研究的重点内容,当下蓬勃发展的视听翻译研究也催生了一系列相应的翻译策略,缩减策略作为其中代表已经发挥了重要
学位
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姆斯和阿瑟·米勒是二十世纪美国重要的剧作家。虽然这三位剧作家写作风格不同,他们的戏剧作品关注焦点各有不同,但他们的代表作品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遁者”作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并且成为作品的一大特色。这样的“巧合”值得深究,也不免让人深思他们这一共同选择背后的原因。在这些戏剧中对不同的逃遁者进行了怎样的书写,逃遁的原因是什么,此书写的意义何在?  本论文以尤金·奥尼尔的《进
20世纪上半期,朝鲜半岛受到日本侵略,沦为日本殖民地,很多韩国文人志士流亡到中国,在中国从事抗日独立运动。期间,他们通过创办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等方式,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宣传抗日独立运动。由于韩国文人自幼学习汉文,可直接使用汉字创作古体汉诗。所以,古体汉诗成为来华韩国文人文学创作的重要体裁之一。随着在华居住时间的增加,他们又逐渐掌握了现代汉语,很多文人能够使用白话文撰写文章、创作文学作品。于
学位
杨宪益是享誉国内外的资深翻译家,他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杨宪益希望通过自己翻译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宣扬中国文化。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经典文学的代表,最初由于杨宪益的翻译为国外所熟知。而在对杨宪益译者行为研究中,还没有专门从译者文化协调角度进行探讨。  本文在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以译者协调理论为基础,运用周领顺教授的客观描述方法译者行为视域,结合杨宪益的翻译初衷,通过分析在翻译鲁迅小
学位
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是当今文坛备受关注的一名杰出英国青年作家。她笔下的人物多为移民群体中的青年一代,并且她十分关注这些人的生存现状。《摇摆时光》以多元文化混杂的社会为背景,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作为移民二代的主人公“我”(一半牙买加血统一半英国血统的棕色皮肤的英国女孩)受多重文化的影响而陷入了身份认知的困境。主人公在文化夹缝中失去自我,找不到归属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使她面临文
学位
《终结的感觉》是巴恩斯的第11部长篇小说,并获得2011年度英国布克文学奖。国内外的学者主要从该小说的主题、叙事和伦理方面对小说中的主体进行了研究,并且这些研究集中于主人公托尼。从心理分析研究主体方面,学者们却并没有展开过多探讨。本文以拉康的三界理论和他者理论为依据,对巴恩斯的《终结的感觉》的三个问题主体进行分析,以丰富对小说人物的研究和扩宽小说的研究视角。  拉康用实在界、想象界、象征界这个三元
学位
对比短语学旨在发现和描述对应或对等的跨语言意义单位,尤其关注其双语对等地位。扩展意义单位模型是目前对比短语学的主要理论框架,它由节点词、词语搭配、类联接、语义趋向和语义韵组成。其中,语义韵传达了整个意义单位的态度意义,反映了说话者的交际目的,在词汇和语法项选择中趋于起统领作用,是意义单位发生移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不过,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书面表达文本中的语义韵特征,而口语特别是口语会话的语义韵研究则鲜有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以及构式化理论,尝试探究汉语构式“V+非受事NP”的构式化特征及其探究构式化形成的动因与机制。对于汉语构式“V+非受事NP”,学界已有较多研究,研究的角度也都不尽相同,如非受事宾语的分类、谓语和宾语之间的施事与受事关系、构式的句法结构等。然而,涉及汉语“V+非受事NP”构式化的研究却缺乏深入探讨。  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汉语构式“V+非受事NP”的构式化特征是怎样的?
学位
当下多种符号形式和媒介在日常交际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因此多模态话语分析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型话语分析形式与思路。然而目前所做的多模态话语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海报、杂志等静态多模态语篇,对于动态语篇的研究数量与领域做的还不够,且这些大多从视觉与语言模态入手来研究意义的构建以及模态关系,而关于听觉模态的探讨还不多。  同时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一种典型的动态多模态语篇,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资源于一体。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