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当前加远的意义。中国是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精彩绝伦,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想影响着后世之人,对于提升个人修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程度扩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却日渐弱化,而这一现象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分析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现状,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途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历来重视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当前新形势下,对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育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中小学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培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并且对于培育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式,未能合理运用。导致了在培育过程中缺德的效果不佳,在实际应用中不是很充分。对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应注重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高校中发挥课堂的作用,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同时要提高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并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的作用开展培育活动;95后大学生有个性渴望独立,应当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大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主体意识,利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学生自主参与进来,培育其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当今时代是开放的,面对西方文化涌入不能一味的排斥,将外国文化中值得借鉴的内容运用到对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中,将韩国、新加坡和英美等国的教育方式的吸收和引用,亦能取得良好的收益。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内涵不仅能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更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人格,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人文素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因而,对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