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24224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量也不断增长,随之产生了更多类型的网络攻击。面对规模庞大的网络流量特征信息,传统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系统存在检测率低、实时性差以及对多分类稀有样本检测率低等问题,而深度学习算法在解决入侵检测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本文将入侵检测技术与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针对上述问题,论文主要利用多种算法相结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入侵检测算法进行改进,旨在提高检测率的同时提高入侵检测的整体性能。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入侵检测模型存在检测率低的问题,从网络流量具有空间和时间特性及网络流量的重要程度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时特征和注意力机制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此算法很大程度提高了对网络流量的检测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NSL-KDD数据集进行二分类检测率为99.6%,五分类检测率为92.69%。该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不仅在解决网络异常问题时有着较好的检测率,而且减少了计算资源开销。(2)针对入侵检测模型存在检测实时性低的问题,从网络流量是一维序列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空时特征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该算法使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高速学习数据的一维序列特征,得到比较全面的空时特征后再进行分类。此算法充分考虑了网络流量的内部结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不仅在解决网络异常问题时有着较好的检测率,而且具有较优的测试阶段检测实时性。(3)针对入侵检测模型存在多分类及对罕见攻击检测率低的问题,从数据不平衡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类和数据不平衡的深度学习混合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引入Borderline-SMOTE算法对少数类边界样本进行生成,从而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入侵检测算法做进一步改进。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两种算法对NSL-KDD数据集进行五分类检测率分别提高到97.12%和98.95%,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工作较好解决了目前入侵检测技术存在的关键问题,不仅提高了入侵检测算法的检测率,同时也提高了入侵检测的整体性能,为网络入侵检测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建模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在企业内部层面提升上海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要培育创新型企业家精神,积极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为企业创新发展奠定基础。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引进科技型创新人才,采取积极措施激发其创新精神,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要加强产品的研发力度,整合各种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创新,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近年来,无监督域自适应(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UDA)算法成为了深度迁移学习算法的研究热点,该算法要求仅源域数据有标签,目标域数据无标签。目前,大多数UDA算法都是针对单源无监督域自适应展开研究,然而在实际场景中,源域数据往往是通过各种来源获得的,不同来源获得的源域数据与目标域数据在特征分布上相似但相似程度有所不同,而且不同来源得到的源域数据在数据分布上也会
气动位置伺服系统采用空气作为介质,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反应迅速等突出优点使它得到广泛关注,从汽车、地铁的开关门到人工呼吸器再到气动机器人,气动位置伺服系统在自动化各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气体存在可压缩,性的特点且气动位置伺服系统受到非线性的阀口流动及气缸存在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给创建气动伺服系统的精确模型带来了重重困难,这给依靠模型的传统控制方法设计带来了困难。同时,气动系统时变的工作点和
符号回归作为一种数据驱动建模的重要方法,能够在很好的拟合训练数据的同时,给出显性的数学表达式便于分析。在数据驱动建模中,一味追求高拟合精度往往会造成模型的过拟合,通常表现为模型复杂度增大,对未知样本的预测能力降低,即模型的泛化性能差。因此,平衡模型精度与泛化能力的研究就很有意义。奥卡姆剃刀法则说明,越简单的模型越有可能接近数据隐含的规律。基于此,本文针对现有符号回归方法只关注模型的拟合能力而忽略模
图作为一种较复杂的数据结构类型能够表示众多含有丰富信息的特征结构,其可以被用来刻画各种复杂数据特征以及结构特征之间的作用关系。目前,图结构数据在社交网络、电子购物、化学分子以及交通网络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对于图结构数据的分类任务是,根据图数据节点或结构特征,在无监督下学习一组标记图形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将图结构数据进行多分类,并且能够正确地预测看不见的图形标签或结构。由于图结构数据既含有节
双目立体视觉是被动式三维视觉方法中一种重要的深度感知技术,其目的是从不同视点获取的两幅图像中恢复出场景的三维结构,广泛应用于工业测量、无人驾驶、3D场景建模等领域。其中,立体匹配算法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是决定立体视觉系统能否鲁棒、实时应用的关键。与人工设计特征的传统立体匹配方法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立体匹配算法在精度上取得了显著提升,但在弱纹理、倾斜平面以及深度不连续等病态区域上仍然不理想,且随着网络
在大型工业过程中,为准确优化控制工业过程,需要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由于环境、成本或技术等原因对部分关键参数难以使用硬件装置测量,而软测量技术能够实现对这些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因此软测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工业设备在空间上的分布式设置使得关键变量的测量顺序与过程变量的采样顺序不一致,进而表现出了由于信号、物料传输或者安装位置等问题引起的明显的时间延迟,且这种延时具有时变特性。为了更可靠的监
传统的深度学习方法在具有海量样本的图像分类问题上性能优异,但直接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行人再识别等样本缺乏的图像分类领域则容易产生过拟合,致使网络分类性能大幅度下降。因此,研究小样本图像分类方法对有效减少这些领域对训练样本的依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众多小样本图像分类算法中,深度度量学习因简单高效被广泛研究,其性能主要取决于特征选择和分类器的构造。为了进一步提升深度度量学习的分类效果,本文从特征提取器
图像重构作为图像处理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图像重构问题中,主要围绕图像去噪和CFA图像去马赛克两个方向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并行稠密残差去噪网络框架。该框架首先采用并行网络结构以结合不同深度的图像特征信息,每个网络分支由一系列连续的具有稠密连接的稠密残差块(Dense Residual Block,DRB)组
图像是互联网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图像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图像缺失区域的邻域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实现图像修复,达到视觉上无法感知图像曾经出现过缺失的目的。根据修复区域的大小可以分为针对小区域的图像修补问题和针对大区域的图像补全问题,在图像补全问题中,缺失区域过大导致补全过程难度更大。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处理领域表现较好,生成对抗网络在生成问题上也体现出独到的生成效果,而图像补全问题目前还处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