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段编程思维培养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cula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教育部在给全国政协委员的答复函中提出将包括编程教育在内的信息技术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中小学编程教育再一次受到了高度关注。通过编程教育培养计算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提升计算思维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而编程思维作为编程教育培养的核心和培养计算思维的主要途径,研究者对其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在小学教育阶段关注编程思维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是本研究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旨在编程思维培养的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首先,在梳理编程教育与编程思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小学阶段编程思维主要培养的角度出发,界定编程思维的概念为四个维度,即框架设计思维、问题拆解思维、调试纠错思维、优化评估思维;其次,结合实习学校学生编程现状,本研究“以渗透培养学生编程思维为主线,以程序设计的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为辅线”来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最后通过三轮行动研究进行教学实践。在每轮研究后,通过教学反思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以期培养学生的初步编程思维,为下一阶段更高阶编程学习奠定基础。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一、课题前期调研和理论梳理。通过对国内外编程教育与编程思维研究现状、编程思维概念界定,小学编程思维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等文献进行调研和梳理,结合已有编程思维培养的操作性定义,确定了本研究从框架设计思维、问题拆解思维、纠错调试思维、优化评估思维四个维度培养小学生的编程思维。二、设计实验学校的编程思维现状调查。从编程认知和编程思维四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和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当前该校的编程思维水平,分析和总结当前编程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的问题。三、编程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根据小学编程教育内容和编程思维的四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从学生特征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四、三轮行动研究。通过在实验学校的三轮行动研究,检验编程思维各维度培养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分析教学实践效果。五、总结与展望。总结提炼了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和得出相关结论,反思了整个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编程思维培养的展望。研究表明,“以渗透培养学生编程思维为主线,以程序设计的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为辅线”来进行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同时,编程思维的培养需要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地每一个环节和运用到具体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编程思维,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大,赛事举办的各个环节也越发复杂,为了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志愿者的有关工作就成为整个赛事的重要一环,并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和社会价值,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在马拉松志愿者服务机制的某些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志愿者服务机制中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质量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合理性改进建议,为促使马拉松赛事顺利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意义。对此,论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自2016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将“工匠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工匠精神培养得到了技工院校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成为热门话题,这是一大幸事。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是什么?如何培养?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困扰技工院校的难点问题。对此,本文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工匠精神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可为技工院校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本文以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
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着个体一生重要品质的形成。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正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但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从事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存在着新进教师起点低、待遇低、离职率高、流动性大等问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幼儿教师的主要后备力量,有着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学前教育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一支高职业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历来都是党和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宣传主流意识形态,规范意识形态管理,夯实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堡垒为主要任务。现如今多样化的传播媒介呈现高度融合的态势,融媒体的发展及应用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新契机的同时也
高校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智库建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剖析当前高校智库建设中所面临的组织形式"泛体制化"、人才培养后劲不足、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等现实困境后,从解决举旗定向、深耕优势、盘活"外脑"、转化成果、开放视野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设中国特色高校智库的改革思路。
语文教材是学生知识获取、人格养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的官方渠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材中塑造的典型男女人物形象能够增进学生对男女两性人物特质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性别意识、性别价值取向及性别角色规范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及健康人格的养成有着巨大的裨益。本文以部编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综合前人的研究框架和研究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也是温润心灵的教育,能够提升人的审美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对涵养学生美好心灵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对小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现行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选文则是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实施审美教育,首先应挖掘析出语文学科中本身的美。对语
“日积月累”板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个板块,“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仍然保留了这一板块,并进行了部分变动。经过查阅发现,关于研究“日积月累”板块的论述较少,但是“日积月累”板块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在社会发展中必要的知识储备,是小学生奠定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的背景。这些材料一方面丰富了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充分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
有效的整合科学事实与理论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对世界的理解[1]。发展指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学习阶段的延长而得到相应的发展,而整合要以有组织有结构的科学知识和模型为核心概念进行科学教育。以大概念体系为核心、围绕少数概念进行深入探究的进阶学习,能够有效改变其“广而浅”的科学学习现状,最终实现科学素养的发展。我国小学阶段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也顺应了当今国际发展的主流方式。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
奥尔夫教育体系作为20世纪对全世界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创办时就以“原本性”作为自己最根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以一种开放的姿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其中,奥尔夫的图谱教学法在我国的学校音乐课堂已经大量普及。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都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图形谱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具有直观、简洁、生动的特点,帮助学生对音乐中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