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图谱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geyonghuk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尔夫教育体系作为20世纪对全世界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创办时就以“原本性”作为自己最根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以一种开放的姿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其中,奥尔夫的图谱教学法在我国的学校音乐课堂已经大量普及。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都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图形谱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具有直观、简洁、生动的特点,帮助学生对音乐中的各个基本要素进行解释说明,通过视觉的辅助,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和音乐审美。本文由绪论及四个章节构成。绪论中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并对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第一章到第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多个角度研究并论述了音乐图形谱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运用方法。第一章主要概括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总体思想的形成及概念。分别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本土化”原则和“原本性”教育思想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及通过歌唱与语言、动作和舞蹈还有奥尔夫乐器这三个维度对奥尔夫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基本要素——节奏进行解释说明。第二章主要概括了奥尔夫图谱教学的理论概念。通过从认知、思想情感以及音乐思维及创造能力三个角度对1—2年级、3—6年级两个学龄段的学生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以及通过对一线教师针对图谱教学的运用及成果的访谈进行实践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小学音乐课堂中图谱教学实施的价值体现和必然性。第三章分别从图谱的设计、图谱的呈现方式以及图谱的使用方式概括了奥尔夫图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以及奥尔夫图谱教学法的创编原则。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利用联觉增加图谱多元化的呈现元素。第四章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一课为例。从分析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结合五年级阶段学生的学情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课堂教学安排和对图谱进行设计,疏通重难点,将抽象具象化,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分别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图谱的呈现及学生的图谱反馈分析了图形谱在《北京喜讯到边寨》这一课例中的有效运用。
其他文献
2020年1月8日,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奥委会执委会上,武术被纳入2022年世界青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对武术和中国体育而言都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提升了武术国际影响力,为武术成为奥运会常设项目奠定基础。当前是我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武术如何在青奥会这个国际舞台上迸发出更大的文化活力,取得优异成绩,增强中国本土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是我国武术套路教练员、运动员值得深思和考虑的问题。通过专家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大,赛事举办的各个环节也越发复杂,为了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志愿者的有关工作就成为整个赛事的重要一环,并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和社会价值,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在马拉松志愿者服务机制的某些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志愿者服务机制中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质量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合理性改进建议,为促使马拉松赛事顺利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意义。对此,论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自2016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将“工匠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工匠精神培养得到了技工院校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成为热门话题,这是一大幸事。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是什么?如何培养?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困扰技工院校的难点问题。对此,本文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工匠精神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可为技工院校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本文以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
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着个体一生重要品质的形成。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正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但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从事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存在着新进教师起点低、待遇低、离职率高、流动性大等问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幼儿教师的主要后备力量,有着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学前教育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一支高职业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历来都是党和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宣传主流意识形态,规范意识形态管理,夯实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堡垒为主要任务。现如今多样化的传播媒介呈现高度融合的态势,融媒体的发展及应用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新契机的同时也
高校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智库建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剖析当前高校智库建设中所面临的组织形式"泛体制化"、人才培养后劲不足、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等现实困境后,从解决举旗定向、深耕优势、盘活"外脑"、转化成果、开放视野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设中国特色高校智库的改革思路。
语文教材是学生知识获取、人格养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的官方渠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材中塑造的典型男女人物形象能够增进学生对男女两性人物特质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性别意识、性别价值取向及性别角色规范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及健康人格的养成有着巨大的裨益。本文以部编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综合前人的研究框架和研究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也是温润心灵的教育,能够提升人的审美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对涵养学生美好心灵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对小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现行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选文则是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实施审美教育,首先应挖掘析出语文学科中本身的美。对语
“日积月累”板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个板块,“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仍然保留了这一板块,并进行了部分变动。经过查阅发现,关于研究“日积月累”板块的论述较少,但是“日积月累”板块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在社会发展中必要的知识储备,是小学生奠定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的背景。这些材料一方面丰富了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充分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
有效的整合科学事实与理论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对世界的理解[1]。发展指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学习阶段的延长而得到相应的发展,而整合要以有组织有结构的科学知识和模型为核心概念进行科学教育。以大概念体系为核心、围绕少数概念进行深入探究的进阶学习,能够有效改变其“广而浅”的科学学习现状,最终实现科学素养的发展。我国小学阶段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也顺应了当今国际发展的主流方式。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