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o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6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将“工匠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工匠精神培养得到了技工院校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成为热门话题,这是一大幸事。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是什么?如何培养?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困扰技工院校的难点问题。对此,本文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工匠精神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可为技工院校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本文以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如何有机融合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探寻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全面调研了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现状,发现了存在的不足,分析深层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创新性构建了别具特色的“船舵”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型,并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为例,实践验证了“船舵”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确定了“船舵”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为技工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指导。第一部通过文献分析确定本研究的研究目标。这部分充分分析了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过程中迫切需求大量大国工匠的当前形势,指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与新时代要求不匹配的问题,在全面深入梳理工匠精神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在技工教育中工匠精神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合鲜有研究,从而准确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思路以及研究重点及创新等。第二部分通过文献分析寻找理论支撑。对工匠精神内涵进行了准确界定,并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创新性构建工匠精神内涵模型,促进工匠精神与时代同步发展。对工学结合的含义做了解释,梳理了“工”与“学”的关系,明确两者结合的要求。经过充分的研究与对比,确立了建构主义理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杜威的“做中学”理论、能力本位思想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确保了本文研究的科学性、学术性、合理性。第三部分通过文献分析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融合的现实依据。确定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具有高度一致性,即两者存在实现目标一致、受益对象一致、价值取向一致、本质内涵一致、实践路径一致,以及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学校打造特色品牌、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等。第四部分以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向广西7所技工院校的师生、6家企业的员工进行调查,以了解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情况。调查发现,目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存在这些突出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对工匠精神培养的要求不精准;二是企业参与不深入导致工匠精神培养缺乏合力;三是工匠精神渐进式成长的培养路线不清晰;四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体系不完善载体不丰富;五是工匠精神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为此,提出了系统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解决思路。第五部分创新性的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船舵”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文献结合调查结果,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组成,构建了能为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指导的标准化模式。第六部分依据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解决思路,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的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为例,详细展示了重构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即融入工匠精神培养要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三版块三载体”立体化育人版块群,按“三阶递进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利用课程矩阵法优化专业课程内容,系统设计“三阶段”企业实习,以及构建校企办学共同体、建立校企混编师资队伍、提升实习基地内涵建设、完善评价体系等。实践证明,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改革后该专业学生多方面发生积极变化,职业素养、技能水平显著提升,企业参与办学更加深入,对毕业生满意度显著提升,建设了一支道德高尚技能精湛的工匠之师,教学成果丰硕。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化教学资的建设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中,微课教学资源凭借其自身“情景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交互性强、动态生成、便于传播、应用简单”等优点,同样在中职院校中备受关注,但是其建设过程产生一些问题和不足。无论是教育企业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兴建的微课资源,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的微课大赛而积累的微课资源,微课的实际建设现状如何?其设计理念和思路是什么?微课资源建设
本文以研究中国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陈雨菲在羽毛球赛事中技战术的运用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陈雨菲所参加15场国际大型比赛的视频录像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发接发阶段、相持阶段和全场得失分运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研究目的是通过陈雨菲技战术运用的分析研究和各项技战术指标的对比得出其技战术特征,并提出更为科学的比赛策略;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陈雨菲发接
当前不论是教育大环境的引导下,还是亟需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岗位推动下,职业教育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进程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整体发展趋势。就中职教育发展而言,教学是其根本。STEAM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性思维以提高学生基本技能与综合能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得以更好地实施必须依靠于符合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适合中职学生能力与发展、结合社会岗位各类技能
线上教学模式是指跨越地理空间进行教育活动,以互联网为背景,利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作为教学载体,展示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线上教学突破时空限制,以学生为中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充分利用课下零碎化的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本研究以2020年疫情的突然爆发导致学校无法开展常规教学为契机,搜集整理了疫情期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所采用的线上教学模式,并结合高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视频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MOOC、微课、SPOC等视频教学手段和方式相继产生,并且以其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也在教学改革中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课程,但在课堂训练中常出现学生学习速度不同、学习支持不充分、耗材大的特点,亟待一种可供学生实现补充学习、支持学习、可视化学
世界杯是沟通全世界的桥梁。足球作为一种全球化的体育文化模式,几乎受到所有人的关注。世界杯先进的技战术打法,推动着世界足球的发展。灵活的进攻技战术打法一直是获得足球比赛最终胜利的法宝,寻求多样化的先进进攻战术打法已成为所有球队追求的目标。世界杯是全球足球最大的赛事,象征着足球界最高的荣誉,代表世界足坛的最高水平,其中先进的助攻技战术打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本文主要分析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比赛助攻的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国务院接连不断地出台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体现了国家对体育消费的重
研究目的运动预适应是运动医学与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尚未十分清楚。已有研究发现,通过对自噬的调控可能是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自噬是一种保守的细胞自消化、分解代谢的过程。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自噬过程,多种关键信号分子表达水平的测量显示其参与自噬调控。所以本研究拟采用抑制剂技术,从JAK/STAT信号通路探索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效应的自噬调控
2020年1月8日,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奥委会执委会上,武术被纳入2022年世界青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对武术和中国体育而言都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提升了武术国际影响力,为武术成为奥运会常设项目奠定基础。当前是我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武术如何在青奥会这个国际舞台上迸发出更大的文化活力,取得优异成绩,增强中国本土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是我国武术套路教练员、运动员值得深思和考虑的问题。通过专家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大,赛事举办的各个环节也越发复杂,为了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志愿者的有关工作就成为整个赛事的重要一环,并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和社会价值,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在马拉松志愿者服务机制的某些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志愿者服务机制中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质量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合理性改进建议,为促使马拉松赛事顺利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意义。对此,论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