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视角下青稞种植农户化肥使用行为研究 ——基于林芝市224份统计问卷

来源 :西藏农牧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ong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稞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制作糌粑和青稞酒的主要原材料。西藏青稞的种植生产,不仅直接关系到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对稳定和发展西藏经济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化肥在青稞生产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力地促进了青稞的增产。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过量使用化肥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主要针对过量使用化肥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但从整体研究农户化肥使用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的文献较少。而农户作为化肥使用的主体,规范农户化肥使用行为是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源头控制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农户行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依托统计年鉴和2020年7月和10月对林芝市巴宜区、工布江达县、米林县、波密县和察隅县的青稞种植农户化肥使用行为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Excel和SPSS计量软件对林芝市青稞种植农户基本情况、青稞种植农户家庭经营情况、青稞种植农户化肥使用情况、青稞种植农户化肥和农业面源污染认知情况、社会外部环境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林芝市青稞种植农户化肥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判定林芝市青稞种植农户化肥使用行为的显著影响因素。在拟合优度检验中,霍斯默-莱梅肖检验的显著性(sig)为0.885,超过了0.05,由此可见模型的整体拟度非常好。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和是否参加了化肥使用技术的相关培训对青稞种植农户是否合理使用化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务农年限、青稞种植面积、是否了解化肥的毒性、在保证青稞产量的前提下,是否愿意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使用量4个变量对青稞种植农户是否合理使用化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青稞种植农户合理使用化肥的对策建议,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宣传力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户安全使用化肥意识,规范农户安全使用化肥行为、加强化肥法律政策宣传,不断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展化肥使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科学使用化肥水平。
其他文献
中学阶段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唐宋诗文是指唐代和宋代以文章与诗歌样式呈现的作品,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学好唐宋诗文,能让学生在整体古诗文学习中有所参照,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构建、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的能力,进而有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学习、理解与继承传统文化。统编本教材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回顾“十三五”规划取得的成就,我国在载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十四五”规划期间的战略重点仍然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为了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5年5月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但处于初级发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利他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和共情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选取黑龙江省及江苏省某三所高中共650名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版》《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利他行为自陈问卷》施测,得出如下结论:1.父母教养方式在高中生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经历了更多的信任鼓励型和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男生经历了更多的专制型、忽视型和溺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是选自美国传播学教授拉尔夫·汉森编写的教科书《媒体世界中的大众传播》(第7版)第13至15章。彼得·纽马克认为信息型文本包括学术论文教材、报刊杂志、专业报告和教科书等。因此,此次翻译实践属于信息型文本翻译活动。这类型文本重在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又恰好强调,在目标语言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译文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意思。因此,笔者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务工,由此产生了随务工父母到流入地共同生活但户籍仍在人口流出地的随迁子女以及被留在户籍地生活的留守子女两个群体。认知能力作为主体对外界信息接收、处理、储存的一种能力,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其所在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以及同伴群体密切相关。随迁或留守带来的环境变化必然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认知能力。这种影响可能通过认知能力的差异
公民的个人信息价值不断凸显,需对其进行新的教义阐释,商家通过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但与此同时,公民的个人信息被随意的收集、加工、利用和披露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并已逐步超脱个人范畴,成为了一项社会性的问题。总的来说,个人信息保护已经不再是单单涉及个人利益,背后更隐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利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之所以难以杜绝,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其一,保护个人信息
政策扩散以扩散主体为基础,依托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借助信息传播媒介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扩展演进,是一个关涉中央与地方政府、地区经济、环境、人文等众多因素的复杂过程。Walker1969年发表的《美国各州间创新的扩散》一文,掀起了政策扩散研究的热潮。而后,经过西方学者尤其美国学者的积极推动,政策创新及扩散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公共政策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在政治
扒窃犯罪是一项高频的犯罪行为,自《刑法》将“扒窃”新增为盗窃罪的特殊行为方式以来,法院审理扒窃犯罪的案件数量便飞速上涨。现阶段《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等对扒窃的规定都较为单调,各地司法实务中依照法律条文将扒窃一律入罪入刑,这样的审判思路使得许多行为人所受刑罚高于其实际罪行,并且裁判相互之间多有矛盾之处。实务中的做法对惩罚犯罪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却忽略了刑法的经济性和宽容性特征,也违背了“宽严相济”
弗洛伊德对绘画的态度和绘画的内在精神及人性观察触动人心,是绘画精神的导向,信徒般的坚守在绘画阵地,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语言观察世界。分析弗洛伊德的成长环境及时代背景,从弗洛伊德早期,到成熟期的创作方式,题材及语言,分析弗洛伊德的绘画作品中绘画语言的情绪和自我情绪的展现,重点分析弗洛伊德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绘画语言的运用和观察方式的变化,透过作品解读弗洛伊德对人性的观察和展现。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国民经济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广大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电商行业日渐成熟的背景下,线上消费已经成为了消费者的一种重要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的顾客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生鲜农产品,尤其在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生鲜电商平台的销售量急剧增长,生鲜电商行业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消费者满意度对于生鲜电商平台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生鲜农产品电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