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责任是人的基本特性之一,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标志之一,责任伦理学大师约纳斯就认为,人是唯一能为其行为承担责任的生物,唯有人才具有责任的理念——责任意识,它常和道德、人格等人文品质联系在一起,是人文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当技术的发展全面并深刻影响到人的日常生活时,人的责任意识也不可避免地被纳入技术的视域:它对人的责任意识提出新的要求,丰富了责任意识的内涵;它影响了人责任意识的强弱,为其增强提供了技术路径。本文采取理论分析的方法,致力于从技术视域考察责任这个传统的人文话题,就其技术背景、涵义、理论及应用进行阐述,力求在技术与人文的共同努力下,达致公众责任意识的提升。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介绍技术视域下责任问题产生的背景,指出现当代技术时期的责任问题根源于技术负效应的客观必然、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存在”这一公认自明的律令。第二章对核心概念“公众责任意识”进行界定,将现当代技术时期的公众责任理解为:身为社会系统要素的公众个体,对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环境系统、以及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与要素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能够积极地与系统及其中的要素进行有效的互动,使系统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发展的状态。公众对此责任的认知度、认可度、以及最终的行动支持度构成现当代技术时期的公众责任意识。第三章分析公众责任意识的技术成因,认为技术对公众责任意识的具体效应取决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即技术系统自身的原因,包括技术的发明、人工物形态的技术、技术的应用三大要素,其中,人工物形态的技术是物的因素,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是人的因素。外因即技术系统所存在的社会大系统,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总和,属于环境的因素,因为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也可以归结为人的因素。在诸多影响因素中,物的因素是基础,人的因素是关键。第四章以技术系统对技术效应的影响为理论依据,分析公众责任意识的技术提升方式与途径。针对技术发明对技术效应的影响,提出加强责任式技术,弱化非责任式技术;针对技术应用对技术效应的影响,提出加强技术的责任式应用,弱化技术的非责任式应用;同时提出以技术参与为具体途径,促进公众责任意识的提升。第五章以社会大系统对技术效应的影响为理论依据,认为公众责任意识的提升不能仅仅诉诸于技术手段的解决,要将技术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联盟,共同促进公众责任意识的提升,对人与自然的存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