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β→α转变的TiAl合金组织设计及高温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江苏理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空航天工业产业的不断地进步,对合金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在轻量化、高温强度以及抗氧化等方面要求都很严苛。γ-TiAl合金拥有较高的比强度并且抗氧化性能好、高温抗蠕变性能优异等性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成为了航空航天材料中较有前景的高温结构材料。传统γ-TiAl合金的铸造性能好,但是传统γ-TiAl合金的凝固路径为包晶凝固,凝固后为粗大的片层团。而β-γTiAl合金凝固时经过了β单相区,凝固后片层团的尺寸较为细小。在β-γTiAl合金的熔炼过程中一般会添加B、C或Y等元素来产生异质形核作用,从而细化片层团。而对于没有添加异质形核元素的β-γTiAl合金而言,其凝固后的显微组织较为粗大。β→α的转变为β-γTiAl合金的特征型相变,在β→α转变时,初生的β相被大量的α相分割,从而达到细化片层的作用。β-γTiAl合金中β→α的转变包括块状转变、魏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等多种方式,但是由于发生马氏体相变的难度较高,目前关于TiAl合金马氏体相变机制和分解机制的研究较少。另外,β-γTiAl合金凝固组织中含有B2相,因此其热加工性优异,并且添加β稳定化元素使得热加工温度范围提升。有很多研究者研究了TiAl合金的变形动力学和变形机制,但目前对含有超大B2基体的(B2+γ)组织的高温塑性变形机制仍不明确。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对Ti-42.1Al-8.3V合金(TAV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含异质形核元素的Ti-38.6Al-8.1V-0.2(B,C)合金(TAVBC合金)和不含异质形核元素的TAV合金的β→α的转变模型。研究了TAV合金中马氏体的析出以及分解机制,并且探析了TAV合金的高温塑性变形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对TAV合金以及TAVBC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炉冷条件下,TAV合金β→α是通过魏氏体转变模型实现的,魏氏体粗大并且呈平行分布、取向单一,B2相上发生了β→α2′的马氏体转变,马氏体的形貌为针状。TAVBC合金中通过β→α转变析出了大量取向多样、等轴状的α晶粒;在慢冷(30℃/h、100℃/h)条件下,TAV合金中平行分布的魏氏体板条发生了球化,球化机制为末端物质迁移机制,并且B2相析出了大量的马氏体。TAVBC合金中仍然析出了取向多样、等轴状的α晶粒,B2相上没有发生马氏体转变;TAV合金在油淬时发生了β→α2′的马氏体转变,出现了大量透镜状、大小不同、取向多样的马氏体,马氏体的中脊线上位错密度高,马氏体内部也存在大量位错。TAV合金在空冷时出现了β→α2′的马氏体转变、魏氏体转变以及β→α的扩散型相变的三种β→α转变模式。TAVBC合金在空冷时发生了β→α的扩散型相变、β→α2′的马氏体转变。在油淬时,TAVBC合金还出现了无扩散型β→αm的块状转变。对油淬后TAV合金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时效处理。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温度(750℃-800℃)下进行时效处理,马氏体上析出了大量细小的γ片层,发生了α2→α2+γ的转变,B2基体上析出了大量细小、等轴状的γ晶粒,发生了B2→γ的转变。低温时效后的马氏体没有发生分解,展现出了优异的热稳定性,时效后的显微组织为以马氏体为基体的(α2+γ)片层团+少量细小的(B2+γ)组织;在较高温度(900℃-1000℃)的时效处理后,马氏体上仍然析出了大量的片层,发生了α2→α2+γ的转变,片层周围和内部出现了细小的γ相和B2相,发生了α2+γ→B2+γ的转变,从而导致了马氏体的分解。B2基体上发生了B2→γ的转变。当时效为1000℃/100 min时,马氏体基本全部被分解,组织为细小的(B2+γ)组织。对1000℃/100 min时效处理后的TAV合金进行温度为850℃-1000°C,应变速率为5×10-4 s-1-5×10-3 s-1的高温拉伸。结果表明,时效后显微组织中的B2相和γ相遵循K-S取向关系,高温拉伸的流变曲线为加工硬化型曲线。在1000℃下变形,TAV合金展现出了超塑性,延伸率最高达到了177.5%。对TAV合金激活能(Q)以及应力指数(n)进行计算,得出Q和n的值分别为464 KJ/mol和3.1,变形机制为近超塑性变形机制,其应变速率由晶界/相界滑动和位错蠕变共同提供。通过对TAV合金高温拉伸式样进行观察,发现超大的B2相基体被拉长并且式样变形不均匀,B2相发生了晶内变形。随着变形量的增大,B2相上出现了动态再结晶,B2相的取向发生转动,最终转变为γ-纤维织构中的{111}<112>织构。超细的γ相会随着B2相的移动而发生移动,出现了<110>丝织构,并且γ相和B2相仍然保持着K-S取向关系。γ相没有发生明显的晶内变形。γ相和B2相的K-S取向关系较为微弱,这主要是因为较强的晶界/相界滑移导致的。
其他文献
低周疲劳失效是压力容器的重要破坏形式之一。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压力容器的局部高应力区会出现微裂纹,随着载荷作用微裂纹不断扩展,形成宏观疲劳裂纹,从而导致容器发生疲劳失效。为了保障承压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需要对材料的低周疲劳性能及疲劳裂纹扩展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本文选择压力容器常用材料304奥氏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通过低周疲劳试验研究其低周疲劳性能、寿命行为;通过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
近年来汽车产业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技术上不断地创新,智能汽车凭借其先进的传感器和车联网技术,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降低事故发生率,并且能够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车辆换道在驾驶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数据表明交通事故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车辆进行车道更换引起的。因此,对于车辆进行自主换道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从车辆自主换道决策、轨迹规划和轨迹跟踪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通过对车辆换道行为分析,本文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迎来了蓬勃期,无人机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利用无人机去对目标进行跟踪已经成为了机器视觉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无论在军用领域还是在民用领域,均可使用无人机的跟踪功能对目标进行侦察或航拍等。目标跟踪算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虽然算法的速度和精度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因为目标变形、光照变化、运动模糊、遮挡和尺度变化等因素,使得目标跟踪不准确甚至丢失目标。针对无人机对移
随着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愈发提高,机器人自主导航研究自然也就成为了热点课题。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因素是对于行走路径上环境的准确感知与建图。只有知晓周边环境情况,才可对机器人运动轨迹路线有合理规划,对无人驾驶技术也是一种推动。目前主流场景建图技术有两种方式:(1)多传感器组合的方式建图,通过多种传感器进行周围障碍物物理距离测量,利用大量距离信息进行场景恢复,该方法时间成本高且难以恢复场景形貌。(
Mg-Li合金具有低密度、较高的比强度以及防震抗噪等优点,能够提升有效载荷并降低能源消耗,是有发展前景的潜力结构材料。本文通过真空熔炼炉制备目标合金,探索通过合金化、添加增强体颗粒、热机械变形等方法来设计一种超轻高强度Mg-Li合金。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合金进行固溶处理,进一步提升合金力学性能。另外,对固溶处理后的合金进行时效处理,检测合金的高温性能稳定性。本文设计制备的合金主要为Mg-8Li-3A
小型康复治疗设备的研究与推广,对于改善我国康复配套资源普及性不足的现状、提升肢体受损者康复质量、降低康复治疗成本具有积极作用。本课题优化对象为市面现有下肢连续被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训练机,通过借鉴其结构及功能,设计和搭建下肢康复器样机。在人机交互方法、控制策略、系统功能集成度等方面优于前者,适用人群更广。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为解决下肢CPM机踝关节训练功
电动汽车因提速快、污染低、舒适性突出等优势,逐渐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焦点。但受驱动系统中电池密度、控制系统等差异的影响,在续驶里程上较传统燃油车明显不足。为提高驱动系统能效,增加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对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展开了能耗分析与优化控制研究。针对驱动系统中电机铁损引起的电机损耗过大问题,采用基于损耗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铁损的异步电机数学模型,再通过异步电机数学表达式得到稳态运行时
传统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常常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工程实际中的不确定性而导致所设计的结构无法满足预期要求。为解决传统优化设计方法的弊端,人们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的设计优化(RBDO)方法,此类方法可以合理表征不确定性对结构设计的影响。然而,现有诸多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对涉及随机变量非正态、功能函数高度非线性等问题的求解尚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包括:1.引入求解精度高且不受随机变量非
由于手机在社会中大量使用,导致手机石墨散热片的需求量也急速增长。虽然企业生产的手机石墨散热片的产量很大,但是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合格品。大多数企业一般采用人工检测法,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了检测准确率低,漏检率高的问题,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提高检测手机石墨散热片的准确率、降低漏检率,以降低产品成本。为此,本课题研究了一种采用机器视觉对手机石墨散热片缺陷检测系统。通过本课题研究的系统,可以实现手机
相变存储器(PCRAM)作为下一代最具有竞争实力的新型存储器技术之一,在近几年中得到迅猛的发展,有关产品也已经问世并且实现批量生产。在相变存储器技术如此高涨的发展势头下,与其相关的基础研究也成为信息、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PCRAM在众多存储器中的优势是明显的,例如:存储和输入速度快、疲劳性好、操作能耗低并且与CMOS工艺相包容等,但是PCRAM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