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雅化进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为有宋一代之代表文学。宋代文化精致内敛,崇雅崇文,词也在不断地“去俗复雅”。这一进程正是本论文所主要考察的问题。“雅”最初是一个属于音乐范畴的概念。思无邪,放郑声,雅、颂各得其所,是儒家之理想。尽善尽美的音乐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这一概念渐渐向文学领域渗透。原本“雅”“郑”之对立渐转为“雅俗之辨”,“质文之分”。词原本是逸出“文以载道”之传统的文学样式。其发展与燕乐兴盛密切相关。燕乐与传统的雅乐有很大区别,以促管繁弦代旧声清调,因此词之音乐基础本就存在许多与雅相对立的成分。民间词无所不歌,其文辞也多俚俗。《花间集》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雅化,但它的目标是以诗客之才,救言之不文的俗词,重点是在文辞的“雅俗”之对立上,并不改其“郑卫之音”的本质。而“郑”则是深层次的与儒家之“雅”的矛盾。北宋盛世繁华,处处弦管艳歌,士大夫们去俗的努力,仍主要是以高雅之笔,去俚俗之辞,如晏殊柳永之矛盾,仍可视作是诗客词风与俚俗词风的对立,其不同于前代者在于,相对于花间词风而言,晏殊吸收了南唐词的营养,使冯延巳等人开创的“堂庑特大”的士大夫词风在北宋得以延续发展。而柳永则大俗大雅。他的某些词作固然有俚俗的成分,与民间俗词相去无几,但他又屡屡以诗境入词,使由花间以来的内向视野一变而为开阔高远,从这一点上说,他的一部分雅词又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面,给予后代名家许多启发,因此不能给他直接贴上“俗”的标签。他本身就是一个“雅俗”纠缠的矛盾对立体。至中后期名家如苏轼周邦彦,词风迥异,但苏轼多直接以诗境入词,改柔媚为清旷,周邦彦多化用诗句融入词境,重法度与音律,从不同角度指出“以诗为词”的“向上一路”,开南宋无限法门。自金兵南侵,二帝北狩之后,南宋词坛复雅心态日渐高涨,以稼轩白石为代表,分出二脉,分别承继苏轼与周邦彦之词风而又有所改造。相对于北宋,南宋词尤其是以姜张为代表的风雅之词,渐渐由市井传唱转为瑶席清赏,由倡楼信笔变为文人竞笔,呈现出了不同于北宋香软柔媚的清雅瘦硬面貌。“春风十里柔情”渐变为“冷香飞上诗句”,“多情才子”渐变为“月下幽人”,而词学批评也明确提出“雅正”主张,不但远俗,而且远郑,词本以言情为最大特色,此时则要求“不为情所役”,不“邻乎郑卫”,本以繁声美听,此时则多参以琴曲,重闲雅古意。词,最终在这种矛盾中成就了自身也磨损了自身。此时“复雅”已经走向了它的极致,又孕育着崭新的变化。易代之际,优秀的词家在复古,而人世间却已处处是“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只“古音寥寥”,“雅词落落”,而是整个词的时代,都要过去了。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是应对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自英国于2003年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
教育过程问题探讨的是过程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回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教育过程正受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关注。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和作为教育的一种过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速度呈几何级提高,学校学习已不能满足人的一生需要,终身化学习成为必要,学习型社会建设成为必然趋势。知识总量的爆炸式增长,使得具有更高普适
研究目的:本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舌象以及中医证型等进行分析,探讨Hp感染与舌象以
《本草品汇精要》是明代唯一一部官修本草著作,本书由明孝宗下令编纂,于1505年完成。博采众家之长,以《雷公炮制论》、《证类本草》和《唐本草》为参照,记录了当代名医所学所
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只有合同的当事人才能依据合同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那么第三人是否可以从合同中获得权利呢?有关这个问题,有些国家的成文法已经作出规定,第三人可以获得
目前对于行书、草书的研究集中在害法风格上,对于行书、草书在汉字史,特别是在汉字横形史方面的研究关注得较少,对于行、草书本身的内部规律和发展演燮研究的不够。目前,行害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评价教学效果,推动课堂教学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个方面联系的桥梁,是使课堂教学呈
目的:探讨X线和MRI对原发性骨质疏松与转移性肿瘤继发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2011年间经X线和MRI检查,并通过病理或临床证实为椎体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讨论最多的可能莫过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了,但成效却远不及讨论之热烈。语言总是在文化中运用的,笔者认为成功的对外汉语老师必定善于创造合适的语言学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