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化学传感器快速测量方法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传感器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包括环境监测、临床诊断、医疗保健、安全警报和食品质量检查等。在化学传感器的许多应用场景中,快速获得传感结果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易燃易爆气体的警报或有毒物质的检测,减少检测时间还可以改善用户体验、降低功耗。然而,许多化学传感器都有着响应时间长的问题。为此,一种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数据处理算法根据早期瞬态响应数据预测最终结果,即被分析物的浓度或类别,但目前相关工作的方法存在着通用性不强或者需要大量测量数据的问题。针对现有工作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多种传感器的快速测量算法,使用较少测量数据即可建立被分析物浓度与早期瞬态响应序列之间的关系,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还有检测时间段灵活的优点。为了进一步缩短该算法的训练数据采集时间,设计了响应曲线预测方法。最后搭建了基于快速测量算法的手持式氨气检测系统,进行了实时的氨气浓度预测实验。具体工作如下所述:1.在所提出的化学传感器快速测量算法中,首先是训练数据的收集阶段,带有数据增强的滑动窗口采样方法能够从有限数量的响应曲线中生成更多用于训练的序列样本集,并且使得早期瞬态响应曲线上的任何序列都能用于检测,无需精确控制采样时间可简化传感系统的实现。然后在预测模型中,分别使用堆叠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和多项式拟合提取序列特征,再将它们共同输入到多层感知机中,这样可以在较少数据下有效减少过拟合。在一个公共数据集上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在较少的测量数据下,达到了4.69%的平均相对误差(mean relative error,MRE),且检测所需时间从原来最多可达70秒缩短为4.96秒。又与其他常见回归算法进行对比,本方法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2.通过预测响应曲线来缩短上述浓度预测模型的训练数据采集时间。该方法主要基于LSTM网络,从同类型传感器的响应数据中学习曲线规律。在得到曲线预测模型后,只需采集原来的三分之一时长的响应数据,就可以通过该模型多步迭代得到后续曲线。仍然使用前面的公共数据集对该方法进行实验验证。预测出的响应曲线和实际曲线较贴近,再将预测所得曲线作为前面的浓度预测模型的训练集,依然可得到较高的预测精度(MRE为6.11%)。3.基于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oly(3,4‐ethylene 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sulfonate),PEDOT:PSS)和银纳米线(silver nanowire,Ag NW)的复合材料开发了涂布/印刷工艺,制备了均一性较好的氨气传感器,使用同批次的少量传感器的早期瞬态响应数据训练了浓度预测模型,并将其部署在手机应用软件上,结合自制的传感信号读取电路构建了手持式检测系统。基于传感器的均一性,直接将该系统应用于同一批次的其他新传感器而无需校准,实现了快速准确的氨气浓度预测,从而对整个系统进行了验证,展示了一个现场实时化学检测的实例。
其他文献
工件装配是智能制造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今小批量与多样化的生产模式对装配工作的快速性、准确性以及灵活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方式相比,基于协作机器人的智能化装配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过程的柔性与效率。国内外对于智能装配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件的识别与定位问题上。本文以包含平面特征的无纹理工业零件为研究对象,以复杂背景下工件识别与高性能位姿估计为研究切入点,提出将堆叠
随着计算机算力的提升、存储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机器学习模型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现实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了便捷。作为一项数据驱动的技术,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有效地挖掘海量数据背后潜在的关系。数据质量的好坏对模型最终的性能起到了根本的、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用来训练模型的数据有的直接从外部环境中搜集整理而来,比如直接来自互联网上的用户。这样就给攻击者提供了攻击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数据
推进高校组织育人工作,是把牢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强化高校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基层组织在培育时代新人方面存在一些困境。如,政治功能发挥不充分,导致组织育人的政治引领力不强;工作理念不能因势而进,导致组织育人的有效性不足;各类组织不能形成育人合力,导致组织育人的联动性不够,等等。鉴于此,文章提出优化组织育人,要旗帜鲜明,积极发挥高校组织在时代
当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用于工件表面三维测量任务时,为了获得较好的测量精度,不仅需要对机器人视觉系统进行标定,还需要对相机进行拍摄位置规划与定位控制,以获得足够多的工件表面关键特征信息。现有的工业机器人视觉测量方案中,相机的拍摄位置需要根据人为经验进行规划,而相机定位通过机器人控制器的开环控制实现。然而,该方案无法保证工件表面的关键特征位于相机视野内,会导致关键特征信息缺失,影响三维重建精度。针对以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各类产品向个性化、质量优转化;工业生产模式向柔性化、智能化制造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部署简单、灵活易用的协作机器人逐渐成为机器人研发领域的热点。碰撞检测与拖动示教功能体现了协作机器人安全性与协作性的本质特点,成为实现人机自然交互的基本功能。无外部传感器人机交互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益,吸引着众多学者投身于无外部传感器的人机交互算法的研究中。为推动无外部传感器碰撞检测
在运载火箭重载化、大型化、经济化的发展态势下,火箭贮箱箱底等大型航天薄壁回转体制件的整体旋压加工技术成为了我国航天制造当前亟待攻克的难题。为抑制立式强力旋压过程中板坯边缘褶皱等失效问题的发生,本论文中为并联旋压机设计了一种压边高度及直径可调的随动压边装置。为了达到预期的压边工作效果,该随动压边装置的电液比例协同控制系统对持续未知扰动影响下的单液压缸位置控制精度、双缸同步控制精度、上下压边圈协同偏差
在C型臂X光影像引导下的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是一种经皮穿刺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其中穿刺针的精准定位是手术关键。传统的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手术时间长、操作流程繁琐,医生受X射线辐射危害,没有保护机制,容易穿刺失败。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脊柱穿刺手术机器人系统,并针对机器人系统的交互引导控制展开研究,协助医生安全、高效的完成手术。针对脊柱穿刺手术机器人特点,本文首先通过分
视觉问答是一项属于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交叉领域的任务,它要求模型读取输入图像和相关的自然语言问题,并给出合理的答案。与图灵测试相关的问答系统始终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点之一,而视觉问答模型不仅要实现机器的思考和推理能力,还要完成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的统一语义表达。该任务对于探寻机器智能的实现和构建跨媒体信息统一模式都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首次通过跨模态检索方法来提高视觉问答任务的效果。现有方法没有关注
在自动驾驶中,精确地感知周围环境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三维目标检测算法由于速度缓慢,准确率不够高,正在渐渐地被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所取代。目前,由于计算力发展迅速,以及激光雷达能够精确给出目标三维外观以及位置的优点,大部分的三维目标检测算法都选择了激光雷达作为数据来源。点云数据具有数量庞大的特性,且有着与图像数据完全不同的格式,如何用深度学习有效地处理点云数据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自动驾
桥梁作为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其安全性及可靠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传统人工检测方法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难以满足当前桥梁检测的巨大需求。随着计算机及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机器视觉的桥梁检测系统逐渐成熟。针对目前桥梁裂缝图像检测系统中裂缝识别率不高,裂缝宽度测量精度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裂缝识别算法以及裂缝宽度亚像素测量算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