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 ——基于《平凡的世界》的个案探索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yun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还具有开拓人的眼界、培养读者情志、滋养学生心智等作用,阅读教学也在语文学科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当前学生阅读现状却并不乐观,存在明显的碎片化、浅表化和功利化等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整本书阅读”这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高中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为18个任务群之首,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或可成为改善当前学生阅读现状的一剂良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等等。虽然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已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基本共识,但是如何在高中教学一线的夹缝中找到整本书阅读的生存空间,如何突破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困境,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切实的提升和成长等问题,确实是考验语文教师智慧的一项挑战。本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方面的探索,试图对《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探讨。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综述、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和方法。正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作出了探讨,界定整本书及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概念,并从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寻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层面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这些理论分析将为本文的顺利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章是笔者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前对本市三所不同层次高中关于整本书阅读现状的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学生和教师问卷发现本地区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包括阅读书目混杂、缺少规划和方法、兴趣不高、指导不足、交流贫乏、评价片面等问题。第三章是笔者在分析总结整本书阅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参考成熟的教学案例,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并将此应用到实践教学中进行检验。首先是在阅读的起始阶段要精心选书、制定规划和激趣导读;其次是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运用任务驱动和交流合作的方式推进学生的通读感知、细读探究和研读共议;最后做好整本书阅读的总结评价工作,包括给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以及注重过程,进行多元评价。第四章是对笔者本次《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成效和不足进行的反思。本次教学的成效包括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反思获得的启示是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原生态阅读、跨界阅读以及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等。
其他文献
温斯顿·丘吉尔(1874.11-1965.1)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和演讲家。1953年“由于他在描绘历史与传记方面之造诣和他那捍卫人的崇高价值的杰出演讲”,丘吉尔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文学奖的获得无疑肯定了丘吉尔的作品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和价值。但因其作品多以历史事件为话题,从文学视角出发的研究寥寥无几。但是,随着近年关于丘吉尔电影和纪录片的流行,丘吉尔的作品和关于他的研究重新受到重视。《风云
缪丽尔·斯帕克(Muriel Spark,1918-2006)是二战后英国文学史上一位知名的苏格兰天主教作家。除此之外,她还被公认为讽刺家和道德哲学家。斯帕克在她的有生之年凭借其卓越的创作才华书写了大量文学作品。她擅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其作品读起来容易但理解通透却有一定难度。她的成名作《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促使其写作事业达到了巅峰,这部小说是缪丽尔·斯帕克影响力最大的作品。这本小说名列《时
批评隐喻分析是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交叉研究中成果最丰富、也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主要研究新闻话语,通过结合概念隐喻理论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观点,将对意识形态根源的探究从语言层面深入到认知层面。目前,批评隐喻分析在理论架构和实证方法上还不够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国内基于经济新闻中隐喻话语的研究大多依赖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对概念隐喻的解读不够灵活。在实际真实语境中,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对程式语识别和分类研究的兴起,学者对语言序列化的研究在规模和范围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一般而言,程式语可以被定义为“在记忆中存储和提取的完整的单词序列”(Wray,2002)。众所周知,程式语不仅是语言组成的重要部分,它还可以促进语言习得和加工。掌握程式语的好处之一就在于语言学习者能更熟练地使用语言,因此在交流中也会产生更流利的效果。大量文献表明输入频次在词汇习得
对立场表达的语言手段的研究是检验作者,读者和命题意义之间关系的最佳手段之一。过去有关立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类词(如人称代词‘I’)或者单一结构(如名词+that从句)。也有大量文献研究了词束在不同的语域,不同学科,跨不同的L1背景以及在不同写作部分的用法,而很少有研究将范围聚焦到书面语中立场词束的使用,特别是本科生的议论文写作。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方法,旨在调查在中国
《玉米》是毕飞宇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文革时期及文革后苏北地区生活的方方面面。毕飞宇在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前景化语言,这些前景化语言是作品文学性的重要体现。翻译过程中前景化语言是否能够再现关系到作品文学性的传递。利奇将前景化分为聚合前景化和组合前景化,前者包含了八种偏离现象,后者包括语音及语法层面的平行。基于此,笔者以利奇的前景化理论为指导,分析葛译本在聚合前景化和组合前景化两方面如何再现原文的前景化
目前中小学教育阶段中,培养及提高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为学习者在接受大部分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地理等科目的教育时,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支持,因而成为众多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点和研究内容。而在众多改善空间思维能力的方式中,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成为较为优秀的培养方式。科学、合理、充分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交互性”、“沉浸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干预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
丽塔·达夫(1952-)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非裔女诗人之一,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诗学理念和写作策略于1987年获得普利策诗歌奖,并于1993年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获得桂冠诗人称号的黑人作家。她以诗人的热情和女性的细腻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哲学、艺术、政治等题材的诗歌。然而,历史题材从始至终贯穿在达夫的诗歌作品之中,因此她被称为“诗人中的历史学家”。达夫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特别关注非裔黑人的社会历史生活。她的诗歌记
作为一种语言技能,阅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学生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创新型人才需要学生具有开放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无论是在学习还是今后的生活中,都是极其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中尝试一些新型的教学法是非常有必
乡村振兴战略是事关“三农”发展、乡村现代化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在乡村社会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精神富民”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系列重大帮扶和发展举措下,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多、生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与此同时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求与农村精神产品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也变得愈加突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