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量子级联探测器研究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级联探测器(Quantum Cascade Detector-QCD)是一种新型的光伏型探测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光激发的电子在耦合量子阱中子带间的跃迁以及不同量子阱之间的台阶状子带结构,从而允许吸收了红外光子而跃迁到激发态的电子通过隧穿和声子辅助驰豫形成单方向输运。QCD的优点:(1)这种光伏型探测器不需外加电场,因此没有暗电流,从而没有暗电流噪声,由于热噪声要比外加电场引起的暗电流的噪声小很多,因而QCD具有极好的噪声特性;(2)量子阱中束缚态之间的光学跃迁受到较小的界面散射而具有窄线宽,正是由于这种窄线宽,使得这种器件感知到的背景辐射降至很低,从而减小了背景辐射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QCD的噪声性能;(3)由于没有暗电流,可以延长读出电路的积分时间从而提高灵敏度,由于消除了暗电流产生的热量,原则上可以制作小能耗的阵列、具有更高的热分辨率。这种从红外至THz波段的低功耗、低噪声QCD在深空探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已经研制出峰值响应波长从4.1微米到18.8微米的一系列QCDs,该报告以半导体所的研究进展作为实例,简要介绍QCD相关的物理过程、设计思路、材料生长、器件研制所涉及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利用测得的通过边欧姆接触工艺制作的方形和圆形AlGaN/AlN/GaN场效应晶体管不同面积的肖特基电容电压特性和低漏源电压下的电流电压特性,发现由AlGaN/AlN/GaN界面极化电荷密度变化引起的极化库仑场散射与欧姆接触工艺息息相关,而且边欧姆接触大大降低了AlGaN/AlN/GaN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中的极化库仑场散射。
基于氮化镓(GaN)的共振遂穿二极管(RTD)在高场下,有着高频率和高输出功率密度的特性,所以RTD有希望在太赫兹辐射和检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汇报在室温下基于铟铝氮(InAlN)/GaNRTD的仿真,并向InAlN/GaN/InAlN量子阱里引入缺陷能级,来研究负阻特性变化的趋势,并和传统铝稼氮(AlGaN)/GaN RTD相比较。仿真结果显示,当缺陷密度大于lO9 cm-3时,InAlN/GaN
本文提出了一种提高AlGaN/GaN HEMT的击穿电压的结构,即纳米沟道阵列。在栅漏间距为lm的情况下,含有纳米沟道阵列结构的器件的关态击穿电压达到105V,而无此结构的常规器件的击穿电压为54.5V。通过计算,纳米沟道阵列器件的栅漏之间的平均击穿场强达到1 MV/cm,大约是常规器件的二倍。
本文考虑到电场对AlGaN/AlN/GaN HFETs中二维电子气(2DEG)迁移率的影响,对低场迁移率模型进行了修正。基于quasi-2-D模型,对AlGaN/AlN/GaN HFETs的I-V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使用修正后的迁移率模型计算得到的I-V特性与测试曲线拟合得较好。对线性区内2DEG电子迁移率随漏源偏压和沟道电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较高的漏源偏压和沟道电场下,应变极化梯
本文对Si衬底上插入了低温AlN应力缓冲层的GaN外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在该外延结构中观察到了一种反常的P型导电现象。针对该现象,对比具有不同结构的样品进行研究。通过SIMS和变温Hall测试分析,P型现象主要是由于外延生长时高温AlN中的A1原子扩散进Si衬底所导致的。同时还观察到了低温AlN插入层存在低阻特性使得该结构在低温下(50K)存在导电类型从P型转化为N型的现象。
使用MOCVD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了非故意掺杂的高阻GaN薄膜。分别研究了GaN外延层生长的反应室压力和Ga源流量对电阻率和晶体质量的影响。螺位错会在GaN中引入导电路径,降低电阻率。刃位错起受主型陷阱的作用,会补偿背景载流子,提高电阻率。研究发现,降低反应室压力,(0002)面FWHM基本不变,(10-12)面FWHM大幅度增大,表明刃位错密度大幅度的增多,这是提高GaN外延层电阻率的关键。低的反
本文主要论述了用分子束外延(MBE)生长的砷化镓层的缺陷的种类,采用表面尘埃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全色阴极发光(Panchromatic CL images)和空间分辨荧光仪(SPRL)研究缺陷的形貌、几何尺寸和光学性质,进一步分析了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综述了本实验室近年来在宽增益谱量子点材料以及量子点超辐射发光管、宽带可调谐外腔量子点激光器、锁模外腔量子点激光器等宽增益谱器件方面的研究进展。研制的量子点超辐射发光管的发光波长基本上覆盖0.87~1.3 m波段,不同器件的光谱宽度从几十nm至140 nm。双注入区器件的最大功率达500 mW以上(脉冲工作)。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物理模型,对量子点超辐射发光管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
本文提出了一种直接提取异质结双极晶体管小信号模型参数的新方法,并且成功地应用到InGaAs/InP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的小信号模型参数提取中。该方法采用层层剥离的技巧,运用电路网络理论以及S,Y,Z参数之间的关系,分别对HBT小信号模型的寄生参数和本征元件参数进行提取。建立了一套直观的直接提取模型参数的新方法,该方法无需引入数学优化,具有清晰的物理意义,提取的结果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准确地拟合了器件特性
稀磁半导体可以同时利用载流子的自旋和电荷属性,为构造集磁、电于一体的自旋半导体器件奠定基础。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过渡金属掺杂石墨烯超胞系统的总能量及总磁矩,研究了V、Cr、Mn、Fe、Co和Ni掺杂对石墨烯磁性的影响,发现Cr和Mn掺杂石墨烯都呈现亚铁磁性,且Cr掺杂体系具有更低的形成能,而V、Fe、Co和Ni掺杂体系均呈现铁磁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