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泰相关论文
高尔泰和李泽厚都阐释“自然人化”美学理论,两者都继承了马克思“美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观点。但在此基础上高尔泰强调了人主观感......
想了解一个人的处境,在闲聊的时候,可以问问他最近做了什么梦,或者他历年来总做什么样的梦。通过这个梦,你就能大致勾勒出该人的生......
我们这代人,从小被灌输教育,成为一种“单向度的人”。因此,我内心深处总隐藏着叛逆。每逢读到一本独树一帜的书,总是发愤忘食,每每有会......
2月12日 晴 看高尔泰的散文,我不会被他煽得痛哭流涕,但我的心却酸酸的,特别柔软、脆弱。 北岛说,高尔泰是时代的证人。我们知......
<正>一学术研究的前提查常平:高老师,你在1992年之前主要做学术研究,之后也做吧?高尔泰:没有。学术研究需要扎根大地,要有足够的资......
志英兄辞世,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每想到他是那样决绝地告别人世,我就不仅难过、惋惜,而且更生出诸多莫名的惆怅与烦乱,以致想写点什么......
“对月切勿上马迟”,——这并不是出自古典名篇里的诗句,而是石虎为一幅画作的题名。2013年10月,“石虎书画大展” 占据了中国美术馆......
高尔泰的美学世界不是单方面、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多向性、内涵丰富的体系。由于他本人思想视域的宽阔,既有美学家的理论素养,又有作......
高尔泰在美学的理论建构是富有独特性的,也是美学学术界一抹不一样的风景,如今我们在百花齐放的学术舞台上,重拾高尔泰遗落的稻穗,......
为陈吉写书法评论,我想不能过于“正”.他的书法很正,评论再一“正”,就沉重了.rn跟陈吉交往多年,看过他的许多作品.虽非“眼”熟......
2004年5月,高尔泰的自传体散文集《寻找家园》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被赞为“汉语散文界的一大收获”:2011年6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高尔泰的美学是以“美感”为核心的美学,而《论美》和《美感的绝对性》是他集中论述美感(美)的论文.从“美是人的主观感受”到“美是......
高尔泰的散文集《寻找家园》在向读者展示苦难、屈辱、死亡、沉重等悲怆个体经验的同时,也令读者感受到了智性阅读的快感与美感、......
从八十年代开始,散文的疏朗感日趋明显。从小说里走来,从哲学里走来,从诗歌里走来,各种视角下的文体都开始登场。张承志模糊了小说与散......
1958年,甘肃千里沙漠中的夹边沟劳教农场,农业队第一大队大队长、研究新疆史出身的右派安兆俊对高尔泰说:“我们这里,名演员偷别人的馒......
<正> 真理是在论争中确立的,又是在论争中涌现的。当思想与思想交锋,心灵与心灵碰撞吋,往往会在敏锐的大脑中闪过一道真理的亮光。......
在过去数年,居住在西方的海外华人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高行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哈金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程抱一获得了法国的......
《禅话禅画》是高僧星云与美学家高尔泰的一次图文合作。这次合作之实现是建立在星云"人间佛教"与高尔泰"人本主义"美学的思想共识之基......
在高尔泰的美学思想体系中,"自由"是其论说的重点。正是在"自由"的界定及相关论述中,我们发现了其中存有的深刻内在矛盾和冲突:当......
高尔泰苦难的人生历程与特立独行的治学风范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逻辑起点上,高尔泰提出研究美学首先要研究人......
高尔泰与李泽厚都可以称为自由美学的重要人物。主观派代表高尔泰的"美是自由的象征"与实践派代表李泽厚的"美是自由的形式"对当代美学......
文章从高尔泰的主观性美学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了高尔泰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美学内涵,探讨了当时社会对高尔泰美学思想评价产生巨大......
高尔泰在当代美学史上以其独特的美学思想推动了两次美学热潮的发展,虽然他留下的论著并不多,其学术研究的生命在90年代戛然而止,......
赵老师:您好。认真拜读您的《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文字很好,您的勤奋、好学让我惭愧。从您的文字里,我也知道了一些书,已经从孔......
<正>虽然纪梅是我带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她的批评才华和办事能力也赢得了我的尊敬,但从人的角度看,我觉得,我对她知之甚少,很难写出......
我们每个人还需要去盯住现实,以此来理解历史近访敦煌,发现两个现象:一方面,爱国主义与国族主义根植于人群与遗产的交互之中;另一......
扬弃“积淀”是高尔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流派区别于其他“主体性美学”或“实践美学”派别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从对主体及其......
什么是美?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是古往今来无数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从我国美学界的情况来看,对什......
高尔泰的笔尖流淌的是泪,是血,然而,他却异常平静,异常轻描淡写,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展示着硬度与质地。他写遭遇,写苦难,写命运,......
<正> 一、美本质研究现状 1903年、西方美学家威廉、奈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美的本质问题经常被作为一个理论上无法解答的问题被放......
<正>就个人素养、知识的结构来说,高尔泰确乎适宜做一位美学家——新旧诗歌都懂,中西绘画皆通;就个人气质、性格的特征来说,他好像......
高尔泰美学不仅将感性与理性、个体与整体、审美与自由有机连缀起来,还在"人类生命现象"出发点上始终围绕着"人"、"人的自由心灵"......
高尔泰先生是中国当代美学界的一位践行者,但对他的研究始终没能深入和系统化。笔者试从现代性的角度对高尔泰先生的美学思想进行......
“美是自由的象征”这一命题,在高尔泰的美学思想体系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命题。同时,这一命题本身也是一个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产......
纪念马克思的报告会引发风波1983年3月7日,中央党校礼堂里,一场气氛热烈的学术报告会正在进行。报告人是前中宣部副部长、此时仍然担......
高尔泰教授是读者熟悉的著名美学家。早在五十年代他就以二十一岁的年龄在美学界四足鼎立。然而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关心现实政治,更......
这里所说的三部自传性文体是指高尔泰的《寻找家园》[1]、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2]和余秋雨的《借我一生》[3]。之所以把这样三......
高尔泰美学和李泽厚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对峙互补的两大主干。在主体存在和主体实践、感性动力和理性结构之间,高尔泰更偏重前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