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曼相关论文
陶德曼原名特劳特曼·奥斯卡·普,德国外交官,1924年任驻日大使馆临时代办,1931年冬任驻华公使,1935年使馆升格后任大使。1937年10月至1938年1月,他奉德国政府之......
1927年,随着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原国民政府聘请的苏联顾问遭到驱逐。此时,对于刚刚掌握最高权力的蒋介石来说,极其需要整训军队,以应......
<正>中日战争是国力、军力相差悬殊的两国之间的战争,因而艰难异常,险象丛生。本文特举出其中三个时刻,简略陈述其艰危之状,以见前......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一辈子办报的张季鸾对自己的职业很自信,他曾对年轻的后起之秀徐铸成说,一个新闻记者对国家的贡献,可以不亚......
“中国人民处在疯狂的敌人和本国的上层阶级之间,一边是敌人肆无忌惮地使用一切手段屠杀他们,一边是躲在安全的大后方,高叫‘人民改革......
朱家骅是著名的民国教育家、地质学家、国民党党务活动家,他虽然未在外交部门正式任职,但却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参与者和民间外交的积极......
20世纪30年代,中德关系极为微妙。国内外史学界对于这一时期的中德关系研究很多,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一时期的外交事件及双边政策,然而......
自1931年中日开战,日军在中国北战场接连得手。"八一三"淞沪抗战后,蒋介石一面坚持抗战,一面出于国际战略上的考虑,即把战火引向集中......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这篇演讲系统阐明了抗日持久战方针,指明了抗战的前途。历史充分......
1936年,德国和日本签订反共协定,两个法西斯国家形成军事同盟。侵华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后,德国由于在中国有巨大利益,所以面临如何应......
简评陶德曼“调停”期间蒋介石的对日立场胡献1937年10月下旬至1938年1月间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奉本国政府之命,斡旋中日战争,是谓“陶德曼调停”......
<正>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日抵抗是比较积极的,但是,国民党政府的对日妥协投降活动从未停止,对神圣的民族抗战产生了极为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