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相相关论文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对人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human oral keratinocytes,HOK)的黏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8月至201......
期刊
马尔尼菲青霉菌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在东南亚引起的临床感染仅次于结核分枝杆菌和新生隐球菌,居第三位,是引起艾......
患者男性,60岁,公务员。籍贯湖南省双峰县。因全身皮下多个包块5个多月,发热1个月于2002年9月20日入院。患者2002年2月因咳嗽、气短、......
用经典的毛发穿孔试验方法和改良的各种液体培基,对不同年龄组人的毛发进行了白念珠菌的体外感染试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白念珠菌......
以正交设计法,采用了正交表L8(4124)研究了念珠菌对上皮细胞体外吸附的诸条件,包括4因素及2~4水平,分别比较各因素在不同水平下的吸......
目的构建钙调蛋白基因(CMD1)缺陷TRP1酵母菌株,为探讨钙调蛋白功能性基团对真菌致病性的影响打下基础. 方法通过基因等位置换,筛选......
都柏林念珠菌是一种新近分离鉴定的条件致病念珠菌,以往曾被误认为是白念珠菌,但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菌种,由于该菌常引起免疫缺陷......
目的观察和研究人工合成家蝇抗真菌肽MAF-1A对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以白色念珠菌ATCC10231为效应菌,检测MAF-1A在MIC浓度......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菌丝相的全长cDNA文库。 方法:复苏液氮冻存白念珠菌标准菌株 ATCC-90028;动物接种毒力恢复;兔感染组织培养酵母......
目的: 以一系列同一亲本来源对氟康唑敏感性依次下降的白念珠菌为对象,研究其菌丝相与酵母相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及ERG11基因序列之......
目的: 以一系列同一亲本来源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为对象,研究其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序列及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性......
目的: 比较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抗菌活性的差异;比较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启动子区部分序列(-440~-1)差异并......
目的: 验证已知的白念珠菌菌丝相细胞的理想培养条件;通过对氟康唑敏感程度不同的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氟康唑作用靶酶基因......
特比萘芬( terbinafine)属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可特异性地阻断真菌细胞膜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造成角鲨烯在膜内的堆积和麦角固醇的......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双相性条件致病性真菌[1]。在念珠菌感染的组织中,目前认为,相变是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之一[2,3]。Ashman等[4......
目的研究Ras1、Rac1和Rho1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酵母相和菌丝相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培养阿萨希毛......
目的 优化白色念珠菌菌丝相培养条件,为白色念珠菌菌丝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必要条件;建立白色念珠菌菌丝相RAPD的最佳反应体系,......
目的通过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探讨两相细胞在DNA水平的差异.方法分别抽提7株来自同一亲本且对氟康......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间的差异.方法 将16株同一亲本来源、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CA-1~CA-9、CA-11~CA......
目的探讨在不同诱导因素条件下,不同来源的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 sporon asahii,T.asahii)菌丝诱导结果的差异。方法 11株不同来......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体外动力学过程;采用CLSI-M27-A3微......
深部真菌感染日益成为院内主要的感染.从酵母相至菌丝相的转化以及菌丝的生长都与其毒性和侵袭性有关,体外培养其菌丝对研究其致病......
白假丝酵母(又称白念珠菌)是人体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在正常人体中,白假丝酵母是一种无害共生真菌;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白假丝酵母可引......
目的通过对本科收集的8例难治性孢子丝菌病患者的皮损组织块做真菌培养,所得出的菌株,应用M38-ED3方法进行药敏实验,以发现和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菌相白念珠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情况,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用佛波醇酯刺激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用酵母......
目的研究唾液中sIgA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粘附人口腔颊粘膜细胞的影响,探讨口腔念珠菌感染中唾液sIgA发挥的粘膜免疫作用.方法用兔抗人......
目的测定白念珠菌的菌丝相和酵母相对特比萘芬、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M27-A3方案......
目的比较白念珠菌酵母相与菌丝相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的差异,为病原真菌学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
目的:探讨马拉色菌菌丝相形成的条件.方法:用由酵母浸膏、牛磺胆酸钠、角鲨烯、甘氨酸、吐温-80等多种成份组成菌丝培养基(pH 5.6)......
第一章中国部分地区临床孢子丝菌菌种鉴定目的:对分离自我国部分地区的50株临床孢子丝菌进行菌种鉴定。方法:分离菌株分别进行25℃......
孢子丝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真菌病,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感染所致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临床上分为固定型、淋巴管型、皮肤播散型和皮肤外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