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相关论文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欲行新法,拟变科舉,兴学校,认为声病偶对之文,无益于圣王之道,不如专意经义,要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
关键词 “春秋决狱” 自由裁量权 衡平法 作者简介:刘洋,河北省廊坊市纪委监委驻开发区纪检监察组。 中图分类号:D929 ......
关键词 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试题,命题准确性,答题,评卷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l(2009)19-0048-03......
高中历史教师,用通俗与学术兼具的“细说体”,传递易懂且靠谱的历史文化知识 看古装穿越剧,穿越的大多是女主角,广大男同学不免会想......
《国语》以记载春秋时期贵族阶层言说为主,成为认识春秋史不可或缺的历史文献。但是,如果以纪事作为“史”的典型特征的话,则《国语》......
一、生平介绍 胡瑗( 993—1059)北宋学者、教育家。字翼之。江苏泰州海陵郡如皋县人。原籍陕西安定堡,门人学者称他为“安定先生”......
宋朝的科举制度建设,不仅建立了怎么考的制度,健全了考试规程,对后来的科举考试,具有示以准绳、框其趋向的作用;而且对考什么,究竟是重经......
辽(916—1125年)、金(1115—1234年)分别是契丹和女真族所建立的政权,300年间,两朝统治者或远绍唐,或近法宋,并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创制实......
第四章 一个时代的影像 大协作 1959年末,当生化所的杜雨苍和张友尚这两位年轻人在胰岛素上初获收获的时候,以钮经义为首的合......
在“真语文”的讨论中,一些研究者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探析,提出从语用学角度对语文教学进行定位,实现语文教育的语用学转向。以下选取......
〔摘要〕 作为汉代文学的代表性文类,汉赋具有毋庸置疑的经典性。司马相如作为汉赋创作的奠基人物,其作品被经典化也有着一定的历史......
摘 要:林泉生《明经题断诗义矜式》是反映元代朱学思想传播以及科举考试状况的重要文献,也是八股制艺仿作的典范。该书选择编撰的《......
八斗之才——晋宋间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曹植,字子建。他的文学才能,为当时和后世......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政府通过开科考试选任官吏的重要制度和途径之一,它始于隋,盛于唐,完备于宋代。宋代以降,科举考试的内容均......
公文书是国家政令信息往来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古代,皇帝的诏敕和臣工的奏章,是封建国家最重要的公文。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天下庶务......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千古名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首段破题,自“庆历四年春”至“属予作文以记之”短短51......
鲁迅当年读书,其师寿镜吾先生传下学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后来,鲁迅将其沿用为三味书屋的馆训。 三味书屋曾是鲁迅读私......
宋代杨时的《三经义辨》是专门抨击王安石《三经新义》的著作,由于其书久佚,学界一直未能对其内容进行研究,亦无法讨论其如何驳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8/45元本书从夏商周三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以“经”与“史”为关键词,选择各朝代在社会、经济......
得知被合肥工业大学录取,何恩情陷入了各种纠结。高中时代,他一直是老师眼中的重点培养对象,身为文科生又是骨灰级文学爱好者,何恩情的......
《诗经》的文学阐释是一个只有在经义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讨论的问题,它在最大程度上取决于诗意和经义的结合方式,涉及《诗经》的......
选取《经义考》“《孟子》”条为例,校核其文,考溯其源,试图恢复朱彝尊所采文献之本貌,考察朱氏去取之原则;纠其所失,补其未备,庶......
啖助新 《春秋》 学以“舍传求经”开启了宋学,但回归经典的诉求却造成了经典搁置,如何解释经学中的这一悖论?以经学与哲学之间的......
随着科举的日益平民化和科举文体的不断程式化,服务于科举考试的辅导资料应运而生,以其简便有效、切于实用而流行开来,所谓帖括之学、......
分析"察同"、"察异"两词在《黄帝内经》一书中的词义,参照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以及结合上下文,认为"同"、"异"分别为人之阴阳与天地之......
经义试士始于北宋,其后至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其文体结构一直以“四段式”为基础。然而作为一种考试文体,其适应时代发展的特征又......
刘勰《辨骚》的学术基础是两汉的《楚辞》学。汉人对屈原及《楚辞》的评价虽然有褒贬两端,而皆以儒家经义之旨为准绳,往往失之于偏颇......
本文对《白虎通义》的研究成果从探讨其思想内涵及哲学意蕴、考证其书题名歧出、论证其书性质、研究其著述形式与阐释经义的方法四......
南宋时期,鉴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诗赋人才的匮乏以及社会右文之风的盛行,南宋政府决然恢复曾在北宋一度停废的诗赋取士制度。然而,在北......
读罢《雁丘词》,我创设情境——"一派考官认为,元好问答题偏离‘四书经义’,太过‘儿女情长’,不予录取;另一派考官则认为才子多情,......
【正】 所谓学风,即学术风气、学术风格之意。讨论宋代学风,世人多以“宋学即道学”论之,并以道学之风格来标识宋代学术之风气。此......
文章回顾了《十三经辞典》的编纂过程,并通过编纂实践探讨了编纂文献专书辞典的理论及特点。......
诗赋是唐代至宋初科举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北宋中期以后,诗赋受到越来越多的攻击,其地位逐渐下降。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中,诗赋与经......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有相当一部分博学的国学名家热心关注语文教学问题,他们提出的一些中肯意见至今仍然有参考价值。本文谈谈胡怀......
如何理解遗产的文化意义在遗产研究、保护和利用中至关重要。西方遗产界对遗产意义的理解经历了从“物质”到“非物质”,从“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