絜矩之道相关论文
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比较现实、平常人可以达到的理想人格,如何推动君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养当代新君子?结合......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史学家。面对当时社会的动乱、人民的疾苦,王夫之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
摘 要:絜矩之道是《大学》平天下章句中的重要思想,常被理解为平天下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论。在儒家的众多思想观念中,絜矩之道作......
“絜矩之道”为《大学》之秘旨、平天下之要道,它始于孝悌慈、人心所同然之善,在上位者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上行下效,百姓自然受到......
“絜矩之道”作为儒家伦理的重要思想,历来为中国传统社会执政者所重视并成为维系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道德法则,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
“絜矩之道”是儒家倡导的最高治道,是古代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絜矩之道”虽然对今天的人而言比较陌生,但它绝非一个丧失价值的......
“絜矩之道”是儒家君子的行为法则,是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
对医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和卫生职业的需要,廉洁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近年来医患关系的紧张凸......
"絜矩之道"是<礼记·大学>篇所提出的一个思想文化概念,后经朱熹的重新阐发,在宋元明清时代有重要影响.其基本含义有君子应重......
刘元卿是明朝中后期江右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师从于泰州学派的耿定向等阳明后学。为了纠正当时一些儒者耽空蹈寂的不良学风,刘元卿......
“艺术公赏力”是王一川提出来的新概念。这一概念聚焦艺术公共领域特性,指出当前艺术应具有沟通社会不同群体的作用,倡导“美美异......
王船山的俭奢观以理欲之辩为其立论基础,以絮矩之道为其核心内容,基本构建了一个体现民生与民本双重价值模式的辩证理论框架,认真审视......
'絜'与'度'、'矩'同义,'絜矩'乃同义复合词,其意为尺度、规矩、准绳、准则。先秦儒家'絜矩......
朱熹的"理一分殊"思想,强调天理的普遍性,为社会交往的公共性原则提供了形而上依据,也是其公共性思想的逻辑前提。朱熹注意区分公......
朱熹论“絜矩之道”,缩小了它的内涵与外延;加上历朝对“忠”之重视,“絜矩”易为“忠恕”所掩盖。其实,先秦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
<正>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规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规范来约束,各行其是,社会就会陷入无......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仁与智分别指向以道德、情感为要的“情意之学”及以学识、睿智为基的“知识之学”,而针对二者的价值问题,则一直存在争论。在儒家......
《大学》"絜矩之道"是儒家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理念。从历史上看,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并逐渐丰富:由最初......
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本文以絮矩之道的伦理本位和主体间性两个内在维度揭示德性领导中权利与义务交融、自律与他律统一的特征。在组......
王船山关于分配正义的论说是王船山政治思想中具有近代性因素的重要论说。王船山提出了"敬天地之产而秩以其分"的分配理念,并对传......
<正>孔子弟子"樊迟问仁",孔子以"爱人"作答(《论语·颜渊》,下只注篇名),又有"节用而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学而》)等普遍性的......
儒家哲学的方法论建构至今仍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代以来,人们忽略了修身是儒家哲学的基本方法,而代之以西方的逻辑分析方法,导......
从本体论视角看,《大学》没有明确的宇宙本原作为最高根据,这就决定了它的伦理和政治思想不会有先天的合法性预设,也不可能以永恒......
"公共性"是一个现代性范畴,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公共性内涵也在不断拓展。我们可以对公共性做这样的一般概括:公共性是指人与人之......
<正>时下,"和谐"、"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的主流语汇。不仅在大众传播媒体和官方的主导性话语体系中,"和谐"是不折不扣的关键词,而......
<正>《大学》本为《礼记》中的一篇;当时被编入《礼记》之中,与其他各篇相比,并无特别之处,以致湮没了数百年而未能引起注意。自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