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印相关论文
佛经中将佛、法、僧称为三宝,而属于三宝之物亦称三宝物,佛像即为佛宝之一。旧时人对佛心存敬畏,故历代多有藏书家、藏书画家、藏......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中,三枚魏晋时期的金印非常引人瞩目。虽然它们不属于那类在展台上能令半个展厅生辉的宏观巨制,却总......
<正>(一)《中国玺印类编》~①第272页'佗'字栏收录一枚私玺:原释文作'□佗'。今按,缺释之'□'应即'......
<正> 一"朱庐执刲"印(图一),1984年海南岛乐东县潭培乡黎民刘志清在山坡上种橡胶时发现。银质,印面方形,边长2.4、通高1.9厘米。钮......
<正>汉代,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它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新局面,汉文化也始终贯穿着以"大汉气象"为标志的恢......
一、引言九华山位于安徽长江南岸青阳县境内,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佛教文化著称于世,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据《九华山志》......
“李啬夫印”在尺寸、印钮形制、印面布局等方面与现有的秦汉印章同中有异;印文中有多个文字的笔画和结构较为特别;在印文内容上,......
当那庄重、典雅,造型又似青铜器的上海博物馆在人民广场巍然崛起之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而当这座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于1996年10月12......
巴蜀图语,又称巴蜀符号或巴蜀图形文字,是四川省出土的战国至西汉初的文物上发现的一些图形符号。巴蜀图语主要分布在铜兵器、铜乐......
<正>朱瞻基是明代最具艺术才华的艺术家皇帝。这幅"三阳开泰轴"以水墨为主,略加淡彩,风格典雅自然,有文人笔墨韵味。图上有明宣宗"......
经历长达四年多的调整,4月初的香港首轮艺术品春拍,行情终现些许暖意。 香港苏富比、保利春季大拍,以及邦瀚斯、佳士得的小型拍卖,......
我襟怀古: 源于喜好治印,继而又收藏古印,研究古印,所谓刻印、藏印、论印。 早年曾在内蒙古一个小县城工作,因为喜好治印,治印都是......
乾隆一生刻制了约1800枚印玺,材质各异,内容也很丰富。而这枚“大观堂宝”玉玺却是具有格外重要意义的一件。除了它的艺术价值外,这枚......
玺印是中国古代社会交接凭信的一种工具。印之有钮,原本是为了钤盖时手捏方便。但随着雕铸技艺水平的逐步提高与社会用印制度的不......
小时候,黄宾虹就显露出对艺术的极大热忱和天分。他从8岁开始临摹家里收藏的历代名画,9岁开始学习篆刻,10岁就能做五言诗,并题在自己的......
摘 要:睡虎地秦简出土后,学术界对其记载的秦国职官、行政、法律、财政等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侧重于梳理......
什么是印谱?就是我国周秦两汉的玺印、明清以来流派印章汇辑而成的谱录,准确地讲是钤印于土纸的线装本。中国的印章艺术,有三千年......
玺印向为世人所重。学者以为其“于小学、地理、官氏诸学至有裨益”~①。篆刻家则以秦汉玺印苍茫古穆而奉为不二法门。故北宋既有......
这篇文章站在新世纪的制高点,回顾、概述了20世纪海上印谱的发展状况,揭示了三段印谱高峰时期及各自的特点。以翔实资料为基础,展......
作品简介:印文:周泽。时代:秦。材料:铜。尺寸:纵16毫米,横9毫米。作品欣赏:此印工稳典雅,落落大方。首先,“日”字界格并不上下平......
熊伯齐,1944年生于成都。中国书协第二、三、四、五届理事,原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
作品简介:印文:善寿。时代:战国。材料:铜。尺寸:纵14毫米,横13.5毫米。作品欣赏:“善寿”是一方战国吉语玺印。此印为长方形,“善......
作品简介:印文:东武城攻师。时代:战国。材料:铜。尺寸:纵22毫米,横22毫米。故宫博物院藏。作品欣赏:这方齐系官玺边框不完整,四角......
作品简介:印文:半侗。时代:战国。材料:铜。尺寸:纵13毫米,横13毫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作品欣赏:“半侗”是一方战国晋系玺印......
我们今天把属战国时代的玺印称作‘古玺’,或者说把先秦的玺印称作‘古玺’(即不排除有春秋玺的可能)。按上文所述,‘周秦’是战......
王针朋书、画、印均有涉猎,尤其是篆刻更有着不俗的造诣。作为河南青年一代古玺篆刻领域的佼佼者,他带给了我们许多不一样的感受。近......
一中国玺印的起源与封泥的产生及其应用玺印被用于复制图形、花纹和文字的功能已经被殷墟和周原遗址出土的玺印实物所证实,而作为......
秦泥封文字,是汉字古文字阶段后期的重要代表,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秦泥封的收获,极大地丰富了“印宗秦汉”的理论与实践。对......
战国玺印一向以风格多样称著印学史,其风格的形成除了缘于地域书风外,大多得益于创作(制作)过程中章法的匠心独运、分朱布白的巧妙......
秦汉玺印是一种方寸之中的艺术品种,除大量的官私名印及图文并茂的“吉语印”外,数量不少的图像印面,可谓之玺印中的装饰画,多模拟......
众所周知,古玺印蕴藏有大量的学术信息。无论是对文字、姓氏,还是对历史、地理的考证都是大有裨益的。而规谏语印和吉语印在我国古......
战国玺印陶文材料丰富,著录、考释玺印文字和陶文的书籍、文章也不在少数,其中有很多字已经被考释出来,但是尚有部分玺印文字、陶......
战国时期有大量铭"■"(《古玺汇编》5526)、"■"(《古玺汇编》0327)字形齐玺出土,作"廪"字解,为储存物资之仓廪,对此学术界少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