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人相关论文
《中庸》经筵进讲及其向最高层的传播,是研究宋代《中庸》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邢昺为宋真宗讲《中庸》,到宋仁宗以之赐新及......
“修己治人”,在孔子之时就有诸多阐述。此后孟子、荀子、《中庸》《大学》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内核,《大学》在天下-国-家......
【摘要】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各具特色的不断变化的人,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内心世界,班主任管理的难度在于需要揣摩众多独特......
在国家治理观上,学者们一般争论和探讨的话题都在“人治”和“法治”这两个词上.与此,多为论述人治与法治的对立统一,国家治理应当......
【正】 儒家的修己治人思想,虽然孔孟早已有所阐述,但严格说来,直到《礼记·大学》篇问世,它才得到系统、完整和集中的表述。......
就尚贤理论而言,在先秦诸子中,儒家与墨家是最积极拥护任用贤才的两派,而儒家的尚贤理论,从孔、孟一直到荀子,才得以彻底完成。在苟子思......
运动员从接受启蒙训练到走上最高领奖台,不仅要经历艰辛的身体磨练。还要经受各种心理素质的考验,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身......
如同健康与疾病的矛盾关系一样,医方与患方的矛盾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我们绝不能回避和掩盖这对矛盾.......
【正】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论大学自我教育(即自我修养)的专门文献.它产生在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
治法和治人的关系一直是中国思想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历代儒家大多注重治人,黄宗羲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达到了历史的高度......
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主要渠道。网络环境下公民道德教育出现了5个转化,通过分析这5个转化,以及互联网的运用与普及给公民道......
作为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商界名人,胡雪岩有着充满传奇色彩的命运:他会逢乱世风云,通过夤缘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
本文认为,义利问题,是中国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义利的平衡、和谐,是社会协调发展、组织稳定的重要前......
“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明清)顾炎武《日知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
黄宗羲在继承先秦思想家的基础上,对一家之法与天下之法进行了区分,明确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强调治法对于治人的优先地位......
本文着重阐述了朱熹理学思想中的天理论和性论,认为朱熹的理学是以天理为核心,以性论、格物致知论和持敬说为主干,旁及历史哲学、......
权力腐败是一个世界巨的问题.要治理权力腐败就要治理权力滥用,因为权力滥用是权力腐败的根源.权力滥用离不开权力和人这两个基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篇之精义,一是在法度精神上完成了从君主"一家之法"到"天下之法"的扭转。二是以六经所承载的三代法度......
儒家修身思想是由孔子提出,并把修己与安百姓联系起来,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其修身思想集中地展现在古本《大学》之中。朱熹继承......
本文作者认为《尚书》代表了中国文化从“测天”到“治人”的过渡,它已不再如神话那样主要叙述人与自然斗争的业绩,而开始侧重于治理......
孔子用“和而不同”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中“和”的文化,革新了在他之前便已存在的“儒”这一行业的品格,创建了儒家学派。......
从学理的内在逻辑着眼,老子思想发展到战国末年被法家韩非承接,起码从两点看是顺理成章的:一是老子“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国名医祝味菊(1884-1951)结合西医对中医诊疗感染性疾病做了系统阐释。在其遗存的230余例医案中,有40余则中医治愈感染性疾病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