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葆华相关论文
曹葆华在中国新诗——尤其是现代主义诗歌发展——进程中的贡献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从三个方面总结其成就:其一,他的诗歌创......
1930年代,曹葆华引入新批评理论,强调诗学概念之精确界说,强调逻辑、科学、语言学、心理学与辩证法的研究,强调瑞恰慈的“细读”;......
本文以曹葆华三十年代为郭沫若所写悼诗为例,从当时新进青年对郭沫若其人其诗接受的角度,来说明革命家的郭沫若比文学家的郭沫若更有......
乐山师院的陈俐老师说:你看到吗,就是在那个码头,一九三二年,才十四岁的陈敬容就是从这儿偷偷上船,溜出了乐山这个小城。被父亲抓......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漫随“新诗百年”的热议话题余兴尚在,复又念及心目中“峭然诗意,不让须眉”之九叶派女诗人陈敬容.此处所引画龙点睛的八字批注,系......
上个世纪30年代,曹葆华对西方象征主义理论及作家介绍,是想从横的方面,以科学的分析,寻求古今中外诗歌的相通之处,提醒国人西方象......
<正> 在后现代,随着人文学科的危机,现代美学在场的合法性问题被提了出来。面对解构带来的焦虑,人们开始寻找美学研究新的增长点,......
以文本研究为中心的新批评观念在本世纪前期即悄然“淡入”,继则历经多年的曲折和80年代后期的刹那“辉煌”之后又无可避免地“淡出”......
<正>《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生前留下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传入中国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传播最早、影响最大的是其中的《劳动......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于 1 942年 5月 2日至 2 3日在延安杨家岭组织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是陕甘宁边区时期延安文艺界的一次重要会议......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郭值京1937-1945年整整八年的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抵抗日本......
<正>"京派"不同于京味。(参见赵园《话说"京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第1期)"京派"也不全是一个地理概念,京派作家尤......
<正> 著名诗论家朱自清曾把中国新文学的前十年诗歌分为“自由诗派”、“格律诗派”和“象征诗派”,并自称这是“强立名目”。有人......
本文通过对于曹葆华作品的文本分析,参考当时的史料,讨论曹葆华由袒露豪放向隐藏深潜发展的艺术轨迹,以及诸如象征性新颖意象的创造等......
19世纪30年代初,新格律诗的倡导者闻一多、孙大雨、朱湘、饶孟侃等人以清华园中学生社团“文学社”作为重要平台,开始十四行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