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观相关论文
在20世纪史坛,陈寅恪以其学识渊博、治史领域宽广而享有国际声誉.他不仅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诗文证史等方面造诣很高,而且在......
现代文学三十年,文学流派众多,名家辈出,整体的思想解放潮流以动荡的时局注定这是一个文艺创作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史料,为......
陈寅恪先生的著述以史料积累丰富、善于运用史料而著称于学林。在研究陈氏的论著中,以论述其治史特色的文章较多。而以论述陈氏史......
在革命史视域下开掘的农民史、乡村史的资源在社会史、民间史范畴内亦同样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过去的研究往往将农民在革命运动中的......
作为我国当代知名语文教育家与现代语文课程教学领域的教育史学家,顾黄初先生在长期艰苦细致的现代语文教育史研究中,以搜罗爬梳的......
齐思和是20世纪中国史坛上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史学理论造诣颇深,主要表现在史学的性质、史料观、通史编纂思想三个方面.这些思想对......
王培荀在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型的过程中,对传统史学多有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念与认识,在传承之中体现出创新意识,他的......
李则纲是安徽省博物馆首任馆长,是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研究历史的史家。他认为史料工作至关重要,无史料不足以言著述,他......
王尔敏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其研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于史料客观理性的定位,申明史料的重要,但不承认它神圣,认为其存在是一种无......
本文从史学观、史学方法论、史料观三个角度对20世纪上半叶"新史学"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它们对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主要影响,旨......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亦称"考据学派"。乾嘉学派作为中国古代文化......
<正>方汉奇先生是中国当代新闻史学界公认的泰斗,他的学术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新闻史学术的研究者,截至2017年......
<正>研究当代文学史料,"年代学"似乎是很难回避的一个问题。尽管相比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文学,当代文学的年代显得短暂,但它迄今......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社会,学术思想界百家争鸣,这为各种各样的史学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
金毓黻是我国著名的文献史家,也是近代东北史地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求真、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和对史料穷尽式地搜集、对......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阿英的史料观实际上是一种传统历史主义史料观。阿英的新文学史料工作,在观念、对象、方法方面,具有值得注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史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时期。学者们呈现出不同的学术眼光,体现在史料上,新旧学者对史料的态度与认知颇为不同......
刘知几的《史通·杂述》篇将正史之外的著作,分为十类。体现了与《隋书·经籍志·史部》明显不同的分类意识,其标准是史料价值的高......
<正>一、从先秦史到魏晋南北朝史问:黎先生,您好!我知道这些年来,您在汉唐史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一直没有停止,并不断取得创新性学术......
吕思勉是现代史学大师,他被严耕望誉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但在大陆一直被忽视。本文从他的史料观、史学功能论、著史倚重札记......
从比较史学的角度入手,沿着年鉴学派"两大史学主张"即"建立总体史的意图"与"史学和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实践"的产生路径出发,认真......
<正>语言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映像。伴随着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宗教、哲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
龚育之从上世纪后期开始,即在中央党校庆祝建国50周年创刊的《学习时报》上开辟专栏,一直坚持发表党史札记。2002年1月,结集出版了......
作为历史学者的傅斯年与作为考古学者的张忠培,属于前后两代人,历史上并无交集,然在学术思想,特别是史料观和方法论方面,却呈现出......
<正>吴冠平:今天非常难得请到几位中国电影史研究的重要学者,一起讨论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问题。应该说,中国电影史越来越成为青年......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搜集、整理和鉴别史料,以及史学研究者自身的素质,是影响史学研究的重要因素。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
王利器先生作为博览四部典籍的文献学家,平生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整理工作,包括补充、校订前人著述及编纂辞书。文献整理工作一方面是......
迄今为止,学术界比较注重对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研究,将其视为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斗士,而对其丰富的史学思想却几无论及。其实,黄宗羲还是......
明代学者从事宋史撰述的取材范围,业已打破仅凭主流文献——《宋史》等主要文献的单一格局,开始自觉适应宋史史料的发展趋势,扩充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