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音相关论文
在古代印度,字母符号的使用往往与宗教思想联结于一起。古代印度文字的使用情况相较于其他文明更为特殊。在哈拉巴■摩亨朱·达罗文......
20世纪以来,全球一体化趋势促进了世界文化融合,我国音乐步入了多种形式、多种流派、多种创作手法并存的时代,音乐作品在传统五声......
20世纪90年代初,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郑英烈教授开设一门《序列音乐写作基础》课程,曾分析罗忠镕创作于1980年的十二音作品《涉江采......
在《西北民歌新论》系列论文中,笔者使用了十二音代码标识西北民歌音列,意图使观察直接、表述简明,但文中并未详细讨论数字标码问......
在20世纪最初几十年里,音乐经历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大动荡,事实证明,那是整个音乐史上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是一场迅速重新形成音乐外部......
交响音画《惊蛰》取材于中国反映自然物候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反映了从静到动的生命的历程,作曲家王建元以自身对东方文化的理解,结......
罗奇伯格的《第二交响曲》用十二音序列技法写成,但在音乐的呈现方式上也融合了许多传统的手法.文章借助“拿来主义”的文化视角及......
郭祖荣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其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始终坚持写作民族化的旋律,创造性的把的西方十二音序列与民族音调相......
常用葫芦丝为七孔,演奏变化音较多的作品难度较。现介绍新型乐器"改良多孔葫芦丝",传统演奏技法与风格不受影响,手形自然、手指灵活......
勋伯格的钢琴小品Op.33是其十二音序列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十二音创作技法的成熟与完善。同时,这部作品还具有相当程度的传统因素,与......
十二音自由序列与孤独──朱践耳《第八交响曲“求索”》卢广瑞总谱手稿扉页上写着;"探索者的路是漫长的,探索者的心是孤独的,探索的代......
<正>最后一课作为学生的最后一次课堂大课结束了。这一课的最后,老师让我讲讲汪立三的《涛声》—我的期末作业。我之前虽有所准备,......
期刊
了解、欣赏、学习现代钢琴作品是当今钢琴艺术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俄罗斯作曲家施密凯特这部钢琴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充分......
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十二音强势来袭之际,郭祖荣借鉴西方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创造性地把无调性的十二音序列与民族音调相结合,将十二音调......
勋伯格在20世纪初期创立"十二音"作曲体系之后,这种音高序列思维及其作曲技法迅速对欧美广大地区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
作为序列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韦伯恩将十二音作曲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序列类型、序列材料的分配与结构、伴奏动机的音级......
本文就苏联作曲家谢德林·罗季翁的《室内乐组曲——为二十支小提琴,竖琴、手风琴和两支低音提琴所写》的一些作曲技术进行了......
本文主要对王西麟先生的音乐作品室内乐《八重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论证其现代作曲技法在作品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正>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擂鼓墩1号墓出土编钟64件,镈1件。出土时编钟分三层悬挂于曲尺型钟架上。上层为钮钟,共20件,分三个框......
听觉是音乐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的主要职能是提高学生听觉的基本技能。即从简单的单音听觉到音程、和弦、节奏、旋律......
<正> 钢琴五重奏《赋格音诗》是我一九八四年秋天在广州写作的。这部作品通过运用欧州古典赋格手法与广东南海渔歌素材的结合,表现......
<正>"我想我有一点古典,这使我将平衡作为目标……如果现代精神仍在,那么它将不必继续将各种参数推向极端,最终那只会走向倒退。相......
历代音乐家在吸收原有作曲技术的同时不断探索,寻求新的作曲技法以彰显个人风格和寻求新风格,当代的音乐创作已不是"求新"这样简单......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华沙幸存者》是20世纪作曲家勋伯格创作中最具表现力和最被广泛接受的作品之一。作品的文本和音乐均由勋伯格本人创作。本文深入......
罗忠镕先生在《沙江采芙蓉》中使用的十二音作曲技法,在无调性音乐中加入调性思维,将民族化的韵律融入十二音结构基础的序列中,开......
本文将以美国作曲家-罗斯·芬尼创作的儿童钢琴曲集《创意曲》为例,截取其中的两部作品——《March》、《All Alone》进行较为深入......
贝尔格和威伯恩虽同样受过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熏陶和勋伯格的点化,甚至在求学时代便与老师一道探索着新的无调性语言,但自第一次......
“新维也纳乐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德奥兴起的一个现代流派。从乐派三位代表人物的作品和风格来看,其表现主义音乐发展呈曲折......
音乐素材的总体组织 传统音乐必须使自己满足于极为有限的调性组合,特别是有关它们的纵向使用。它还不得不使自己满足于不断地用......
“调性”(tonality)一词是19世纪中叶比利时作曲家与音乐学家约瑟夫·菲蒂斯创作用的。最初是被用来代替原来的“主音”(tonicali......
"曲式"和"结构"两个词语在很多时候都是被人们连在一起使用的,如我们分析一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奏鸣曲式还是回旋曲式。而笔者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子音乐进入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一些重要的电子音乐工作室在这一时期成立,美国的哥伦比亚一普林斯顿电......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竹枝词》是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一部经典的民族室内乐作品。本文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作品横向组织原则相关的写作技法运用做......
《涉江采芙蓉》(0P. 42)是罗忠镕先生于1979年写作的一首声乐作品,该曲用严格的十二音作曲技法完成,却能体现出怅茫、悠远的“中国......
研究勋伯格的学者几乎都把他的创作划分为"调性时期"、"无调性时期"和"十二音时期";也有将1933年后的作品另列为"美国时期"的。其......
通过对《涉江采芙蓉》诗作内容与意境的全面辨析,通过对其音乐结构及其技术设计的解析,从而深入地解读其演唱要由表及里注意的三个......
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歌曲。是罗忠镕选取东汉末年的古诗,采用十二音序列作曲的一个极......
<正>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对勋伯格的音乐作品产生疑问和兴趣,并了解勋伯格的创作历......
"十二音"体系音乐的美学标准与早期的审美截然不同,它向20世纪初期出现在其他艺术领域,如绘画、诗歌、戏剧等艺术形式靠拢。安东韦......
<正> 罗忠镕《涉江采芙蓉》的发表(《音乐创作》80年第2期),为十二音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兼容,作了有益的尝试。继之,国内更......
20世纪音乐创作中,各种新的思潮和新的技法层出不穷,如同人类在20世纪中巨大的科技革命带来的思想和意识的重要变化.勋伯格作为20......
创作于1911-1913年间的《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是威伯恩"自由无调性"创作时期作品。作曲家在此首作品中,为了规避调性,在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