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相关论文
兰波的《醉舟》既是象征主义典型之作,也是诗人通灵的声色之作。这首一百行长诗以其丰富意象惊艳法国文坛,本文将其意象梳理分为自......
当前国内学界对19世纪法国诗人兰波态度两极化明显: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过于神化。为打破兰波形象的片面定位,寻求与诗人对话的有效......
阿尔蒂尔·兰波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但美国诗论家玛乔瑞·帕罗夫却提出兰波是反象征主义的第一人。兰波与象征主义的关系经历三个......
许多人都熟悉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的诗歌《感觉》: 黄山学院冯大庆在其2009年发表在《......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范晔兄译文)”对于大部分马尔克斯......
盛夏初识 他几近是挥舞着手臂冲进教室的,望向我们的一瞬间,他的确是笑得有那么一点潇洒。 那时正值酷暑,所有人都昏昏欲睡地趴......
1971年12月10日,获得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诗人聂鲁达在颁奖典礼上发表演讲,阐述了诗人这一身份的意义。 只有打破孤独、坎坷,闭......
在全球“果粉”为得到一部Iphone6想尽办法甚至不惜颜面尽失时,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我们能不能充分利用它的资源?既然其他功能都是没用......
我一直以为我是没有同桌独占后排的人,开学大半个月了,突然看见安然在我旁边的桌子上呼呼大睡,更为尴尬的是老师也不管他,更不用说他的......
《奥菲斯的遗嘱》(Le testament d’Orphée)是让·谷克多(Jean Cocteau,1889-1963)最后一部电影作品,于1960年问世,同时也是奥菲......
兰波是法国19世纪象征主义中的一位传奇诗人.他创作诗歌的年龄之早,从事创作诗歌的时间之短,他的诗歌的高度之高,在世界诗歌史上堪......
兰波是法国十九世纪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在其短暂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兰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含义丰富、手法新奇的诗歌世界。论......
海子喜爱兰波,兰波对海子的影响不仅在具体的诗歌意象的选择上,而且在诗歌理念--密契主义等方面也有影响。本文将以二者的诗歌意象为......
法国诗人兰波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兰波不但继承了从波德莱尔开始的象征主义审美观,而且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
摘 要:从魏尔伦的爱情诗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魏尔伦与兰波之间的爱情故事,魏尔伦的诗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即与兰波认识以前、与兰波相......
《醉舟》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代表作.“通灵”诗人以其颠覆性的思维借助“醉舟”来寻找新的世界.本诗独特的叙事结构,兰波特......
“生活在别处”这句话在法国诗人兰波的笔下,是一句跃纸欲出的响亮口号,是19世纪一个法国天才诗人拿出一生的时间去为之努力争取的梦......
兰波(1854—1891)是19世纪后期法国象征派诗人,他的《洪水过后》统领后期创作散文诗集《彩图集》。国内有很多译者做过对兰波诗歌的翻......
在法国诗坛上,阿蒂尔.兰波(1854-1891)绝对是一个传奇。从14岁开始写诗,到19岁短短的五年时间,他就完成了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全部......
《俾斯麦之梦》是兰波的作品,一直到2008年5月才出版。文章登载于期刊Agone第38-39期上,收录在七星丛书的新版《兰波全集》里,该全......
颓废波希米亚是欧洲19世纪末思潮衍生的典型文人生存状态,在特殊的时代氛围中,他们表现出放荡、落魄、伤风败俗乃至罪恶等极端的坏孩......
“出走与返乡”是兰波与海子诗歌共有的重要主题,不过这一主题在两者诗歌中的内涵与表现都有重要的差异,两个诗人身份的差异,以及寻求......
“生活在别处”,是法国著名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一句名言。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安德烈·布勒东曾经在他的《超现实主义宣言》的......
《祖国,或以梦为马》选择的则是在大地上的诗意的栖居,《醉舟》选择的栖居方式是在大海上迷醉的漂流。两者都力图通过描述自己理想......
“现代性”是19世纪法国诗歌、绘画的重要特征,法国现代派诗歌、绘画都因表现出与传统美学截然不同的面貌而长期受到学界关注,但现......
《奥菲斯》(orpheus)由让·谷克多(Jean Cocteau,1889-1963)执导,他是法国先锋派最具影响力的导演,同时也是一位诗人、艺术家、小......
摘要:天赋诗才的兰波并非西方诗歌传统的坚定捍卫者,恰恰相反,他的思想和行为充满了对社会传统和秩序的叛逆,离家出走、参与街垒战斗、......
漫游与流浪,是诗人兰波短暂人生的永恒主题。诗歌《醉舟》以"我"为主人公,讲述了一场奇幻之旅。其中,"我"既是一个浪漫抒情的讲述......
对兰波十四行诗《元音》的主观意识、与法国诗歌的关系及相关批评进行探讨。《元音》是关于象征主义的哲学诗,它聚合多个类别的意......
评论界对通灵诗人兰波的看法各不相同。博纳富瓦将"改变生活"从兰波诗学中提炼出来,从哲学层面思考诗歌如何处理与生命存在的关系......
法国诗人兰波的故事和形象因传记电影《全蚀狂爱》得到了空前的传扬。但因商业性和艺术性的需要,传记电影对传主兰波进行了适度的加......
本文将法国诗人兰波(1854-1891)与中国诗人顾城(1956-1993)作一比较。他们虽相隔一个世纪,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提出要以打乱一切......
1872年5月,兰波写下了他那一时期最忧郁黯淡的诗《五月的旗帜》(Bannières de mai)。明亮的表面基调,难失的植物情结,还有忧伤绝望......
《幽谷睡客》是兰波十六岁的诗作。当时,以阿尔登作为主战场的普法战争刚刚结束。诗人一次离家出走,无意间在阿尔登森林发现了一具......
一样一生,简称"样",一木一羊,一棵植物,一只动物;一种幸福的样子。寄托制造者希望一样简单的东西能够用一辈子的美好愿望。通过手工......
对于有旅行癖的人来说,今年似乎格外难熬。疫情让许多人被迫学会了“宅”的生活方式,暂时将那只曾无数次陪伴自己奔赴机场、火车站的......
兰波作为19世纪法国前期象征主义代表诗人,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他凭借通灵者和盗火者的身份,以惊人的敏锐道破时代的预言。诗歌......
李金发作为一个长期沉浸在法国文学熏陶中的诗人,师从法国多位象征派诗人,而兰波“我是他者”的理论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本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