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危险性相关论文
课处报告义务的决定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了实际影响,具有处分性、特定性、外部性和行政性,属于行政行为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不构成一般累犯,并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犯前罪时不满18周岁”即可排除累犯的适用,充分体现了刑法......
随着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立法确立和司法实践的深入开展,其法理基础正成为共识,功能作用不断凸显,调查内容殊途同归,调查方......
1979年颁布的第一部刑法采用行为主义立场,定罪量刑以行为对法益的侵害为核心,自刑法修正案(八)开始出现主观主义立场的规定,行为主......
刑罚轻缓化是世界各国刑罚的客观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积极贯彻的价值理念。但是,我国《刑法》和司法规范性文件中......
罪犯人身危险性评估即为经过法院刑事审判进入到刑罚执行阶段后,针对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评估,在刑罚执行语境下又被称为再犯风险......
在认定非法持有枪支罪时对于枪支的认定至关重要。当下枪支致伤作用力检测线为所涉枪支枪口比动能1.8焦耳。在实际生活的具体个案......
社会调查报告,目前适用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已经实践三十余年,全面深入的了解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家......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虽然已经上升为法律制度,但仍然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步完善.立足于刑事一体化视野,可以在准确明晰认罪认罚从宽......
人身危险性评估包括初犯可能性和再犯可能性评估,人身危险性评估在我国刑事司法程序各阶段都有应用,但存在评估方法陈旧、评估结论......
在我国,大多数犯罪分子受过刑罚处罚,能够改恶从善,重新做人,回归社会后不再危害社会。但是,也有少数犯罪分子受过刑罚处罚仍不思......
前科消灭性质的不同定位会影响到前科消灭制度在刑法体系中的逻辑地位,而这又与前科消灭在制度层面上的微观架构及其在司法实践中......
<正>何谓酌定量刑情节?目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笔者认为,酌定量刑情节是指刑法对其内容、形式和功能予以概括性或列举性规定的......
[摘要]数字时代盗窃犯罪主观恶性相对较小,为避免刑罚出现畸重,量刑时应适用刑法总则及分则相关法条,考虑适用特殊减轻处罚规定。......
抢劫罪适用死刑的政策把握抢劫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历来属于严厉打击的犯罪类型。其中,抢劫杀人案件更是严惩的重中之......
摘要酌定量刑情节在死刑案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故意杀人犯罪为视角,从一般应当从轻和一般应当从重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
“赔钱保命”,可免一死? 西安律师张冬生没有想到,最高法的一纸通知,将他的当事人从刑场上拉了回来。 2009年,西安永嘉信律师事务......
摘要: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是历次刑法修正案以来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此次修正案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大幅度地修改刑法......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贯穿我国刑法的一条主线。理论界主张驱逐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做法不无偏激;主流观点对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不分层......
摘要:量刑时应当考虑人格因素, 是刑法学界的共识。从相对报应的刑罚观以及我国现行刑法的有关规定来看, 定罪时应当考虑人格因素。......
摘要:人身危险性作为犯罪人的一个内在构成因素,契合刑法定罪量刑以达到刑罚效果的理论预期,与刑法所追求的宽严相济政策及价值理念密......
一、基本案情 某晚甲男在某公交车站附近劫持乙女后,意图进行奸淫,遂用暴力将其制服,在抠摸其阴部时发现乙女尿便失禁,顿觉恶心,遂放......
绕开死刑既有学说抽象层面的存废之争,在现有的司法运作体制下,探究如何从实体法层面有效限制死刑适用无疑是务实性的做法。定位于......
被告人过错对被告人量刑有影响已是学界和实务界的共识。在我国,被害人过错的研究基本上从刑法规范学角度进行,缺乏从被害人角度进......
我国《刑法》中规定了一部分特定的残障人犯罪的刑事责任从宽原则,其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
邪教组织犯罪不仅给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且给社会秩序与财产安全招致巨大破坏,是当下社会的公害和毒瘤。由于邪教组织犯罪......
摘 要 聚众淫乱罪是《刑法》第三百零一条规定的罪名,这一罪名的适用看似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如果从非犯罪化的刑事政策的角度来看,该......
<正>主客观相统一是认定犯罪过程中应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时常暴露出客观归罪的弊病。要做到主观主义与......
当代规范刑法学中的人身危险性,不是抽象的、必然的、与生俱来的犯罪危险性,而是基于行为人的具体的、动态的、人身性的事实特征的......
决定某类过错行为 ,包括过失危险行为在内可以犯罪化的基础不是主观过错 ,而是危险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过失危险犯只能存......
我国刑法学界对如何正确理解死缓的适用条件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发生在云南省巧家县的"李昌奎案"判决结果......
累计行政处罚入罪的立法模式是我国近年来刑事立法的一大特色。所谓累计行政处罚入罪,在本文是指行为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受过一次......
犯罪本源理论是犯罪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终极性、一般性、不受限定性、指导性等特征。犯罪内因是犯罪本源研究的主攻目......
摘要:关于社会保险的"费改税"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笔者认为,这不仅是一种制度的改革,同样牵扯到了众多的利益集团,想要一蹴而就是很不容......
2012年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中增设了“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一大批实施暴力行为,但又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对管制犯和缓刑犯可以宣告禁止令的规定,这是禁止令第一次纳入国家刑法的视野。刑法禁止令是指国家为了实现......
我国涉罪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评估虽取得进展,但并未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针对涉罪未成年人,其评估应包括三个维度:个体与社会控制状......
大学生犯罪与其他成年人犯罪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大学生犯罪的量刑,我们应根据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性进行考量.根据大学生......
人身危险性是与社会危害性并列的一个概念,是刑法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贯穿刑罚权行使的始终。但是,在我国刑法学界,不仅对人身危险......
人身危险性是近代学派的基石,在新派批判旧派中产生,其产生对于犯罪学和刑法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首次将实证学的方法引入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