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遂犯相关论文
盗窃犯罪作为我国刑法打击的首要对象,不仅侵犯了财产安全,而且对公民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笔者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多年,发现实务界对......
犯罪成立和犯罪既遂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犯罪既遂以犯罪成立为前提,“数额较大”是盗窃罪的既遂要件,而非入罪条件。从未遂犯的......
未遂犯作为犯罪停止形态之一,同时也是各国刑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关犯罪未遂的一般抽象概念最早出自中世纪意大利刑法学家......
未遂犯处罚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以往的研究,都侧重于在犯罪论内部来进行研究,本文转换视角,运用逻辑演绎的方法,从刑罚根据论......
我国刑法总则对未遂犯的处罚采用概括式的立法方式,从立法文意上理解,对未遂犯是普遍处罚的,然而普遍处罚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
所谓中止犯与未遂犯竞合,是指行为人着手实行犯罪后,自动中止犯罪行为,并作出了足以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真挚努力,但犯罪结果的未发......
在结果责任主义的古代刑法中,并不处罚未遂犯,到中世纪时的加洛林纳刑事法典才规定对未遂给予比既遂轻的处罚,但今日意义上的未遂犯概......
摘 要:我国传统刑法理论认为将犯罪未遂分为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该种分类较容易导致思维认识上的混乱。而本文则欲以通过对不能犯......
【摘要】中国需立足国情对日本刑法进行移植借鉴;从解释论和立法论角度出发,过失犯的共同正犯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中国刑法规定对未遂犯......
结果加重犯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在刑法中不仅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且不乏实践意义.然而,我国刑法理论对这一课题却鲜有深入、系统......
不能犯的不可罚性主要是围绕着危险的判断展开的,包括对危险概念的理解以及危险性的判定。危险有无是纯客观判断,但事实危险向刑法......
犯罪未遂作为犯罪形态理论的核心,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认定中的一个热点.在侧重介绍大陆法系国家犯罪未遂理论的基础上,将我......
本文对客观危险说的主张和特点进行阐述,认为客观危险说虽然符合刑法谦抑行要求,但是认为客观危险说存在如下缺陷:缩小了未遂犯中......
通过对以不同犯罪构成间的认识错误下能否构成共同犯罪的探讨以及对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区分.据此理论对刘某某出售假币案进行分析,旨......
现实中,基于司法实务的操作,故意伤害罪往往需要到达轻伤以上的标准,才可予以处罚,因而使得那些行为手段恶劣,但未符标准的伤害行......
韩国刑法第 27 条的基本主观立场是规定,即使没有发生结果,但是有危险的存在,按照未遂来处罚,采取处罚未遂的积极的规程形式。因此......
通说认为,未遂犯仅囿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犯。然而客观言之,此通说之合理性是值得商榷的,间接故意犯罪并非......
未遂犯处罚依据应坚持以主观未遂理论为主的印象理论,客观未遂论不能很好的解释刑法为何要处罚未遂犯。以不能犯理论为例,将客观危......
由于各种原因,各国中止犯在立法方式、法律性质、成立要件及刑事责任方面差异甚大.我国有必要参照国外中止犯的相关立法与理论,采......
虽然众多司法解释明文规定数额加重犯能够成立未遂犯,但仍有许多学者提出反对意见,主要有加重犯无未遂说、量刑规则无未遂说、罪量......
关于未遂犯是危险犯命题,历来站在行为不法与结果不法对立的角度进行讨论;也有学者站在规范规定的视角上完全否定这一命题。但对该......
不能犯是一种主观危害性明显,客观上的行为虽然没有实际损害性,但在其背后却隐藏着对法益侵害的危险性,是一种综合起来在客观上对......
刑法上的原因自由行为,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学界,历来有众多学说对立。为维护“实行行为与责任同在”之原则,通常要将实行行为的范围扩......
不能犯在我国的传统刑法理论中一直作为可罚未遂犯的一种类型存在着。但由于在我国的刑法典中并没有不能犯的有关规定,故法学研究......
在我国,司法解释在个罪的未遂犯处罚模式上采取了对部分罪名明示处罚和严重犯罪一律处罚的立场,然而对于未明示的轻罪是否也要处罚......
陈忠林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不能犯学说:现实危险是行为成立未遂犯的要素;现实危险的判断,应立足于行为人明知的事实合乎规律地展开......
修正的犯罪构成和基本的犯罪构成是一对相对应的概念,并且前者早已得到国内弄法理论的普遍认可。文章在分析修正的犯罪构成的概念的......
文章以“钱某帮助杨某、张某故意杀人”一案为研究对象,对该案的争议焦点进行归纳,并结合共犯的相关理论、不能犯与未遂犯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