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史相关论文
在科学战胜愚昧的漫漫历程中,二十世纪初的现代考古学无疑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初步实践之时......
[摘要]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文化西来说”的刺激下,近代考古学因特殊的实证作用被推到了中国文明探源的最前沿,成为重建中国古史体系......
[摘要]1928至1937年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的十五次殷墟发掘工作,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宗......
重读《古史辨》仍然使人们感受到热烈的挑战精神 五四以后,顾颉刚先生等史家为探索古史做了不少工作,表现为《古史辨》的结集......
几十年来,有关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吸引了成百上千的研究者去探讨、论争,波澜起伏,气象万千。时至今日,中国古史分期的老问题仍是一座千障......
在中国史学界,特别是20世纪20至40年代的史学界,顾颉刚这个名字如雷贯耳。1923年,30岁的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一夜之......
近大半个世纪以来,围绕中国古史分期有过几次热烈争论,然至今众说纷纭,难获共识,原因之一,是“封建”等核心概念的厘定问题并未解......
论述文的阅读关键是把握好阅读节奏,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下面以2016年全国卷相关题为例,具体说说论述文阅读的“快”与“细......
“层累的堆积”顾颉刚曾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教给人们一个考察古史的全新方法。顾颉刚说:“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
中国的神话往往是零散的,缺乏体系。先妣神话出现在各种古典文献当中往往也只是寥寥数语,但是先妣神话的研究却是关乎中国文化源头......
一.“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辩证上世纪20年代古史辨派兴起,对中国的古史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对古史尤其是上古史给予否定,其最为重要......
<谭史斋论稿续编>是葛志毅先生近年来继<谭史斋论稿>之后先秦史研究的又一成果结集,其主体部分是先生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子课题<尚......
将文献资料与近年来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及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相结合,可以得知: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发生洪水属历史事实;传说时代我国在广阔......
文化底层是指存在于不同区域中一种或数种来源相同、年代古远,并在各自文化序列中处于底层或带有底层特征的共同文化因素.从底层这......
<正>全面认识和揭示巫文化时代的真相所谓"巫文化时代",是指以巫为信仰,以巫占为部落政治、军事和日常生活指南的高度仪式化的时代......
顾颉刚(1893-1980年),“古史辨”派的领袖,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江苏苏州人,出身于读书世家,天资聪慧,素有悟性,自幼在祖父、父亲的严格指点下苦读......
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既是构建中国古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涉及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就以往研究中存在的诸如考古材料与文献材......
论中国古代史学的思想主题屈小强卷帙浩繁的中国古史典籍一以贯穿着中国古代史学的思想主题。这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去把握。一、大一......
<正>对我们中国学术界来说,国际中国学研究正在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学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在这一学术的基础性资料的编......
中国古史分期是我国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始终未形成定论。近十余年来 ,史学界开始反思并重新认识中国古史分期问题 ,......
张光直先生的学术背景使其在考古研究中更倾向于使用以人类学为主的多学科研究方法,而这样的具有人类学倾向的考古学在学术定位上......
<正> 一井田制是我国历史上极重要的土地制度,它应该是世界历史上土地所有形式中的重要的范例。那么,井田制是怎样的一种土地制度......
萧友梅作为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是近代留学系统学习西洋音乐的音乐家,纵观萧友梅的音乐史观,仍然具有浓烈的中国古史......
<正> 孔子是中国两千多年以前的人物,“五四”以前,长期被称为“圣人”,受人崇拜;“五四”以后,却成为打倒、批判的对象。同是一个......
<正>《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苏秉琦著,郭大顺编,1994年9月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即在苏秉琦85岁寿辰之际出版。1......
对中国古史研究与改革的几点构想张博泉《史学集刊》于今年开辟专栏,对历史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历史学本身的更新与发展,和历史......
商朝之前的中国历史充斥着种种传说,被称为"传说时代"。上世纪20年代兴起的"古史辨"派对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多有质疑,并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