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遗书》相关论文
本文主要分析了《船山遗书》在刘毓松、刘寿曾以及刘师培两个时代的不同命运。在刘毓松时代,曾国藩为了弘扬湖湘文化,而将书中鞑虏......
清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于金陵(今南京市)节署主持刻印了金陵书局本<船山遗书>(以下简称"金陵本"),该遗书由刘毓崧、欧阳兆熊等编......
作为船山的同乡,我以王船山文献资料为专题的收藏,开始是基于个人兴趣,后来是对船山先生以身殉道的高尚人格和思想体系博大精深的崇拜......
文献在文化传承和复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湖南文献与湖湘文化的关系密切;《船山遗书》的逐渐传播,对湖湘文化的影响深远:从王夫之逝世......
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刊刻金陵本《船山遗书》的历史原因,一是不满王氏守遗经书屋本《船山遗书》所收船山著作的不全和被任意纂改,二......
《船山遗书》是王夫之的浩繁巨著,1862年起,曾国藩对其重刻。曾氏刻书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个人方面曾国藩深受王夫之思想的教化与......
晚清时期,最早在幕府中庀局刊书的是胡林翼,随之而起的为曾国藩。曾国藩延江浙博雅之士、设幕府机构金陵书局刻书,起先专刻《船山......
近代中国图书出版史上,曾国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金陵书局是近代官书局的典型代表之一,金陵书局与曾国藩有什么样的关系?他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