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篆相关论文
吴叡(1298—1355年),元代精于篆、隶书的书法家。字孟思,号云涛散人、青云生、养素处士。先世为濮阳人、后移居杭州。為吾衍弟子,工书法......
摘 要:“转注”成为千古之谜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文字对象甲骨金文在周代以后就沉入了历史的汪洋大海。1899年殷墟甲骨文大量出土后,近......
1996年的暑天,在睢宁县下邳古镇的炬山,我得到这7枚先秦大半两,归家后,藏于钱币册,收藏至今。7枚先秦半两钱赏析:
In the summer ......
本文通過對20世紀以來出土的漢簡《蒼頡篇》抄本字體的比對分析,認爲秦代李斯等所作蒼頡三篇所用的字體就是當時的通用字體,即日常......
近年出土的战国至秦代蜀地书法文献具有很高的书法学术价值,充分展示秦篆向小篆过渡出现的字形讹变现象,是当代书法史论研究所关注的......
秦篆是《说文》小篆的重要来源之一,秦刻石文字保存了秦篆的历史面貌。《说文》小篆与秦篆存在字形差异,将其进行比较,能够体现《......
<正>在晚清的艺坛上,随着"小学"的复兴书、画、印三者逐渐融汇呼应相互浸染,遂使这三者范围内都出现使人为之耳目一新的艺术新宠,......
<正> 战国印文里有一个写作■、■等形的字: (1)长■ 汇 0860 (2)□■ 汇 3461 (3)■■ 汇 3264 (4)梁■ 汇 1703罗福颐先生主编的......
<正>清代书法理论界虽然在溯源问题上各抒新见,但在追求"汉法"上基本达成共识。"六书"在文字学研究上处于理论核心和基础地位,清代......
本文将跨越整个秦代的里耶秦简置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及书体演变的背景下,主要运用比较研究、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全面的......